還記得今年年初,火爆全網的“在外互幫父母條約”嗎?
關于這個條約的起源,還要從一女生乘坐高鐵時的經歷說起。
乘車途中,她發現了一位因不會調節座椅靠背而筆直端坐的大叔。
擔心這個姿勢坐太久,大叔的身體會撐不住,女生便主動上前幫大叔將靠背調至舒適位置。
雖是舉手之勞,卻在網絡上引發了巨大反響,無數網友表示自己也愿在外出時幫助別人的父母,于是“在外互幫父母條約”應運而生。
一時間,成千上萬的年輕人自發在網絡“簽約”,承諾做這份條約的踐行者。
來源:學校共青團
轉眼間,一年的時間將過,這份條約是否還“有效”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回望這一年,其實在每個普通的日子里,都有很多人在踐行著自己當初的承諾,我們不妨一起來看:
一
凌晨四點的洛陽勞務市場,聚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老齡務工人員。
昏黃的路燈下,他們爭先恐后的向雇傭方“推銷”著自己。
來源:抖音@萬里
一位路過此地的小伙兒被這一場面吸引,便駐足觀看,停留間,他被一陣爭吵聲吸引,循著聲音望去,原來是一位大伯為了要工錢與工頭發生了爭執。
看到處于弱勢的大伯被推搡得直抹眼淚,小伙兒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得知大伯一天工價150元后,他果斷告訴大伯“今天跟我走”。
可小伙兒也不知道自己該讓大伯干些什么,就說讓大伯陪他在洛陽玩一天。
看著大伯在冬日凌晨只穿了件薄薄的單衣,已吃過早飯的他請大伯喝了碗熱乎的牛肉湯。
之后騙大伯說自己要去逛商場,于是帶大伯來到了老年服飾區,大伯看出是給他買衣服后連連拒絕,但拗不過小伙兒,最終將羽絨服穿到了身上。
來源:抖音@萬里
本想再給大伯買點生活用品,但大伯怎么也不同意,小伙兒便將大伯送回了他租賃的小宿舍。
看著大伯揮手告別的身影,不禁感嘆:這是誰的父親,一大把年紀還在為生活奔波。
或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讓他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擔。
但好在,在討工錢被打的冬日凌晨。
一位小伙兒的出現,拉了把這位困境中的父親。
二
北京西站,在外務工的大叔背著大包小包回家。
因為乘車流程不熟悉,提前4小時趕到火車站。
沒想到偌大的火車站,還是讓他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候車廳。
就在大叔焦急窘迫時,一位姑娘走上前來,在了解清楚大叔車次信息后,迅速給其指明了方向。
可看著車站內攢動的人群,實在放心不下的她,直接將大叔送到了候車廳。
來源:抖音@鹛鹛
兩人因方言不通,大叔很多話,姑娘沒太聽明白,但那句“謝謝乖”卻聽得異常清晰。
后來,女孩將這段經歷分享到網上,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幫幫出門在外的父母。
讓人驚訝的是,大叔的女兒出現在了這則分享的評論區,她向姑娘道著感謝,并向其發出邀請:“有機會來洛陽,俺請你喝牛肉湯!”
來源:抖音評論區
這次,有人幫助了她無措的父親;
下次,她也會毫不猶豫幫助別人的父母......
三
河南一女孩在社交平臺發帖,稱本打算全家一起去看演唱會,但只搶到了媽媽的那張票。
因為媽媽是第一次現場看演唱會,身邊又沒人陪著,所以希望鄰座的朋友可以幫忙關照一下。
來源:小紅書
帖子發出后不久,便收到很多網友的留言,其中有不少鄰座的觀眾:
“你放心,我緊盯著她!”
“我離得近,有啥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們!”
......
果然,演唱會那天,女孩媽媽一進場就收到了很多熱情問候。
有人幫她找座、有人問她是否需要幫助、有人找她合影,在眾人的幫助下,女孩媽媽度過了快樂的演唱會時光。
演唱會結束后,女孩在評論區向大家表示感謝,網友們卻回復道:
“我們不是約定好了嘛,出門在外,幫助各自的父母......”
來源:小紅書
諸如此類的舉動,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
上坡路時幫老人順手推把三輪車、旅行時幫獨行的阿姨拍照片、自動取件機前幫大媽掃碼操作、突降大雨時招呼大叔進店避雨......
“在外互助父母條約”沒有法律約束力,但無數個年輕人都把它記在了心里。
或許,這是出于同為兒女的共情,今天我幫幫你的父母,明天你幫幫我的父母,讓他們在外遇到問題時不要那么無措慌張;
又或許,這是源于人性底色中的善良,踐行者希望全天下每一位上了年紀的父母,都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尊重。
來源:抖音評論區
當然,在踐行這則條約的路上,也會有各樣疑問襲來:
“就算你這次幫了他,那下次呢,你又不能一直跟著他?”
“出門在外有困難的父母那么多,真以為自己能幫得過來?”
面對這些疑問,所有踐行此條約的人都有個共同的回答——
“這個路口有我,下一個路口也會有千千萬萬個我!”
是啊,這則條約就像是場善意的接力,可能我們幫助不了很多人、可能我們能幫的事情也有限。
但我們相信,涓涓細流終會匯成滔滔江海,凝聚成全社會敬老愛老、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
來源:抖音評論區
而在我們踐行這份承諾的同時,也在用行動向社會發出呼吁,呼吁社會適老化改造繼續提升、無障礙環境持續完善。
比如在購票口保留人工通道、公共場合的樓梯處加裝扶手、APP開設老年人模式等等。
來源:圖怪獸
幾千年前,古人發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君子契約;
幾千年后的今天,無數年輕人簽下了“在外互幫父母”的賽博條約。
這背后,是歷史與現代的傳承呼應,也是虛擬與現實的雙向奔赴。
展望未來,希望這一條約能繼續發展完善,成為鏈接不同代際、傳遞愛心和關懷的橋梁。
也希望有更多個你我加入到這個溫暖的約定中來,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彼此父母最溫暖的依靠。
公益中國,從我心做起。
公益中國網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大公益范疇各類公益事件,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公益網站:http://www.gzjgpet.cn/ E-mail:pubchn@mmia.com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