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像、撰稿:空谷道人
【視頻紀實】
時間:2005-12-13早上8:19~8:35
視頻:上海黃浦區陸家浜路某路口
http://www.85long.com/news_view.asp?id=440&s_id=77

【眾生百態】
每周一到周五的早上7點到9點和下午5點到7點左右,是上海市內交通的上下班高峰期,那些早九晚五的上班族們,或步行或乘騎著各式交通工具,匆匆趕著上班或下班,在每個大大小小的十字路口,交警或協管們每到此時也高度緊張,哨音喊聲齊鳴,阻止或喝退那些企圖犯規的人們。
從以上視頻及本人的觀察看,在十字路口等候的各色人等可分為以下5類:
1. 中規中矩型
這一類型的人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停就嚴格停在停車線后面,行就完全行駛在規定線以內,即使不小心逾越了規定線,發現后他也會馬上修正。據筆者觀察,此類型的人目前占的比例似乎很小。在拍攝期間,本人只發現一例,看樣子,是一個衣著整潔的白領女士,當所有的人無視紅燈越過停車線時,只有她扶著那輛紅色小自行車停在規定線后面,孤獨卻堅決!可惜這個鏡頭因本人操作失誤沒能拍下來。
2. 擦邊球型
這一類型人比較多,他們往往目不轉睛地時刻盯著紅綠燈,生怕錯過了捕捉擦邊球的機會,當紅轉黃或綠轉黃的一剎那,他們腳下隨時準備著的腳會立刻猛踏腳蹬,“噌”一下就竄出去了。盡管黃燈只是紅綠轉換間的一個極為短暫的休止符,對是否會導致上班遲到幾乎沒什么實際意義,但這類人要的就是這種早一秒的感覺。另外,此類人在停下來等候時的停止點也體現出擦邊的特點,他們的車輛往往是前輪在線前,后輪在線后,即騎在線上,搞得旁邊的協管訓也不是,不訓也不是,久而久之,這種騎線停車居然被熟視無睹,協管們也默認了,這點大家從視頻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3. 無視規矩型
該類型人我行我素,只要沒有警察和協管,無視紅綠燈和任何交通規則,只要自己方便就行,即使有警察和協管,他們也會趁人不注意亂穿馬路。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交通法規的深入人心,這一類型人目前在上海市區為數日益減少,不過在城郊結合部仍時有所見。
4. 見機行事型
此類型人有人管則老老實實遵守規則,無人管則凡事唯我方便無視規則,比起中規中矩型和無視規矩型他們多了些小精明,屬于見風使舵或看人下菜碟型。在視頻中大家可以看到,該類型的人還是不少的。
5. 從眾型
比例最大的人應該是從眾型了。大部分守規則我也守規則,大部分人亂穿馬路我干嗎傻站著?反正法不治眾,大不了大家一起倒霉,這就是從眾者的邏輯。在第二段視頻中,大部分人穿越紅燈,停在高架橋下兩車道之間的過渡地帶等候穿越馬路,后來者也紛紛如法炮制,連一輛垃圾車也從眾了,只有一輛轎車老老實實地停在規定線后面。

【心象分析】
早上上班,為了不遲到,大家急急忙忙趕路,這個客觀需要使得“急”成了所有上班族的共同心理特征。不過,同樣是急,為什么在紅綠燈下的表現方式卻千差萬別呢?
行為差異的背后其實是不同氣質的反映。
心理學把人的氣質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不同氣質的人面對同一事物想法、決定和行為會迥然不同。比如膽汁質的人性情暴躁、易怒,情緒不能自制,如果早上上班快遲到了,他們就容易違反交通規則,也喜歡打擦邊球,遇到交警或協管也容易發生爭吵,有關交通調查也說明,車輛的惡性事故中,這種類型的駕駛員比較多;而多血質的人情感的發生迅速而易變,思維語言迅速而敏捷、活潑好動,喜歡投機取巧,見機行事,見空子就鉆,沒有交警和協管的十字路口,即使有紅綠燈也往往難以擋住他們急匆匆的腳步,因此容易給人不老實不忠誠的感覺;粘液質的人性情沉靜,情感發生緩慢而微弱,不外露、動作遲緩,做事相對中規中矩,即使刀架在頭上也不會急,上文提到的嚴格停在停車線后孤獨等候的女士,如果不是長期訓練養成的良好習慣的話,應該就是粘液質或者抑郁質了;抑郁質的人性情脆弱、情感發生緩慢而持久,動作遲鈍、柔弱易倦,易形成傷感、沮喪、憂郁、悲觀等不良心理特征,如果車到十字路口,其表現和粘液質類似,只是他們往往停在大部分人的后面,同時心理活動也大不一樣,粘液質的人喜歡把壞事往好處想,喜歡找理由安慰自己,抑郁質的人正好相反,喜歡往壞處想,常常悲天憫人、落落寡合。
關于以上四種氣質的區別,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可以一目了然——
四個人去看電影,趕到電影院門口已經開始半個小時了。門衛攔住,說時間已經超過太多,不讓進。
膽汁質的人生氣地質問門衛:“我買了票為什么不讓進???”說完就要硬闖。
多血質的人想:“去后門看看能不能進去,或者從廁所窗戶翻進去得了。”
粘液質的人自我安慰:“看不成算了。也許這場電影也沒說得那么好。”
抑郁質的人心想:“唉,看不成了,我這個人果然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連看一場電影也不能夠!”
需要說明的是,氣質是人的先天特征,不同氣質的人經過后天努力及教育法規的引導、制約,在行為上的差異也會逐步趨同,人人遵守交通法規的理想狀況是可以實現的,筆者在此只是說明不同氣質的人從本性出發愿意出現的行為,并非完全是實際表現的行為。其實,文明發展的過程,就是規則完善的過程。和繁華都市比較,偏遠鄉鎮的交通法規執行情況相對較差,這也說明在這些地方,人們本性暴露出來的東西相對較多,規則意識相對較差。換言之,繁華都市人們比較遵守交通規則,顯得比較文明;偏遠鄉鎮人們常常亂穿馬路,顯得比較落后。然而,凡事都是兩面性的,文明的人規則多,本性被克制的也多,因此活得較累;落后的人規則少,本性被克制的也少,因此活得較輕松?;畹美鄣萌司托枰?,因此各種時尚的娛樂活動層出不窮;活得輕松的人沒那么多苦惱和壓抑,因此對都市里的時髦玩意兒也往往不感興趣。
以上只是從氣質的角度簡單分析十字路口各色人等的種種表現,但是人是復雜的,社會更復雜,行為背后的原因豈是氣質兩字可以概括?!就像瞎子摸象一樣,每個瞎子摸到的象只有部分的真實,把他們合起來就是完整的真實了。不過,部分的真實盡管不全面,甚至有以偏概全之誤,但終歸還是有其真實的一面。希望本文中的“部分真實”能夠拋磚引玉,引出更多的瞎子或明眼人來把十字路口的眾生象補充豐富,最終完整地描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