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首頁 » 視頻 » 公益廣告庫 » 正在熱播
(視頻)經濟半小時:探訪沙塵暴源頭

















經濟半小時3月19日播出節目《探訪沙塵暴源頭》,以下為節目內容。

  這兩天,我國北方不少地方刮起了大風,春天的風,含沙量比較高,人站在風里一會兒,我就覺得嘴里沙子咯牙,像寧夏,甘肅、內蒙古這些地區甚至遭遇了沙塵暴,漫天的黃沙騰空而起,甚至令人感覺呼吸困難。而這次沙塵暴的源頭就來自我國西北地區的沙漠,記者行程近5000公里,深入了阿拉善沙漠腹地,探訪我國最大的沙塵暴源頭。

        遭遇沙塵暴

  阿拉善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最西部,記者剛到阿拉善就遭遇了一次沙塵暴。隨著鋒利的逐漸加大,荒原上裸露著的沙土也越來越多地被大風卷向空中,原本淡藍色的天空已經變成像傻子一樣的黃色,我們的車輛在越來越重的沙塵中幾次因為看不清道路而無法行駛。隨行的司機告訴記者,現在能見度只有五六米,最近的這個月已經連續三次是這樣的天氣了。

  植被退化

  在阿拉善,被沙塵暴摧毀的不僅有胡楊,還有當地有名的梭梭林。這種樹曾經廣泛生長于阿拉善的戈壁、沙漠地區,形成了長達800公里的天然林帶,不僅是防沙固沙、維護生態平衡的綠色生命線,也是重要的牧場。然而,當記者乘車在沙漠里顛簸了5個多小時,來到了梭梭林最為集中的拐子湖的時候,看到的卻是另外一幅情景。這里地處巴丹吉林沙漠的邊緣,在這個沙丘前記者注意到,沙丘上的梭梭已經死亡,許多已經枯竭的梭梭散落在地上,而最讓記者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座沙丘的背后出現的情景。當地牧民說,這一片梭梭林是一九七幾年和八幾年間死的。記者眼前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已經死亡了的梭梭林,聽當地的牧民介紹,在這個長10公里,寬2公里的地方,死亡的梭梭就達30萬畝。據說這一片以前都是綠的,地下綠草都是長的挺好的。特別是在1969年,這個地方整個都是一片綠,根本看不見地面。

  據了解,阿拉善地區的梭梭林已經由記載的11300平方公里減少到目前的5000平方公里,減少的數量超過一半。而造成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就是地下水的逐年減少,使梭梭林的根系無法獲取相應的水分。

  牧民說,以前他們打井一般都是一米多一些就有水上來,現在要打一米六七到兩米左右才有水。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里的地下水下降的原因是因為上游的額濟納綠洲缺水造成的。為了了解額濟納綠洲缺水的真正原因,記者又趕到了額濟納旗,從事林業生態研究40多年的高級工程師劉洪貴告訴記者,額濟納綠洲每年的降雨量只有40毫米左右,而蒸發量卻高達3700毫米。實際上,維系著整個綠洲生態系統的是發源于祁連山的黑河,由于近些年黑河上游用水量的增加,使流入綠洲的水量由60年代的每年10多億立方米減少到目前的每年2億立方米。劉洪貴說,是因為黑河下游有水才有這片綠洲的,可以說是興于水滅于水。水量的減少使這片綠洲逐漸萎縮了,進而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

  黑河給水量的大幅度減少,也是額濟納綠洲內的兩個湖泊,東居延海和西居延海分別于1961年和1992年相繼干涸,記者來到東居延海時發現,雖然國家實行了黑河調水工程,東居延海已經恢復進水,但由于湖泊長時間段水干涸,周邊已經形成了鹽漠化土地,沿河綠洲的植被已經嚴重衰退,而歷史上的居延海曾經是一片富庶的綠洲。這位訪羅陀的牧民向記者描述了這里以前的景象。以前蘆葦是很高的,現在也沒有了。以前如果牧民們放駱駝,把駱駝趕進植被叢去就不管了,純粹看不見。有的時候駱駝出了植被叢邊上才能看到。現在根本就沒有草了,兔子跑他們也能看見。形成目前這個情況大概就是20多年。

  據了解,東西居延海的干涸已經造成周邊12個大小湖泊的枯竭,16個泉眼和4片沼澤消失,大片土地沙化。這里的牧民還告訴記者,由于牧草的不斷減少,為了能夠讓牲畜吃飽,他們現在放牧每天要多跑十幾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路程,為此還專門購買了摩托車。牧民們說,沒有草以后騎成畜也不方便,還得喂草什么的。摩托車騎上以后比較方便,摩托車又不吃草。

  采訪中記者獲悉,黑河水量的減少不僅使東西居延海干涸,更主要的是造成了整個額濟納綠洲地下水位的嚴重下降。據水利部門的觀測,1988年至1995年的7年間,沿河地區水位平均下降1.1米,而干涸的西居延海地區水位下降竟達3到4米。當地牧民告訴記者,以前挖地三米深就有水了,現在純粹沒有了,人工挖出來的土都是干的。

  沙塵暴的頻繁發生以及土地的沙漠化,使阿拉善全盟的草場迅速退化,根據中科院蘭州沙漠研究所測算,在額濟納旗,1951至1983年的32年間林草面積減少了86萬畝,1980年至1994年植被覆蓋度大于70%的林地面積減少了288萬畝,年均減少了86萬畝。調查表明,原有供牲畜覓食的牧草種類130多種,現在剩20余種,使草場載畜量大為降低。而如此大的生態演化進程,只用了30年。

  阿拉善大沙漠這種變化,向我們發出了危險的信號。以前在阿拉善地區,有東部的賀蘭山天然林、北部的800公里天然梭梭林帶以及西部的額濟納綠洲這樣三道天然屏障,擋住了沙漠蔓延的腳步。因為缺水,約束阿拉善大沙漠三大天然屏障中間的兩道,800公里梭梭林和額濟納綠洲,已經失守,那么,這三大屏障中的最后一道屏障,賀蘭山天然林的情況又如何呢?

  阿拉善大沙漠周邊由于干旱缺水、過度放牧等因素,胡楊林、梭梭林出現了大片死亡、草場退化、綠洲萎縮,使天然屏障的擋風固沙功能逐步退化。沙漠失去了森林和綠洲的約束,也就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直逼賀蘭山的腳下。

  賀蘭山現況

  賀蘭山呈南北走向,長250公里,寬10—50公里,平均海拔2700米,猶如天然屏障,組織騰格里沙漠的東移,保護著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當記者來到賀蘭山的山腳時,又遇上了這里起風。記者拍下了這些沙子在風力的作用下向賀蘭山推進的鏡頭。在這里記者看到,沙丘由遠至近,一個接著一個,已經布滿了賀蘭山的周圍,鏡頭前的這些畫面表明,目前這些沙漠距離賀蘭山只有幾十米的距離。同來的盟林業治沙研究所田永貞所長告訴記者,這里在十幾年前還是牧民們放養的草場。

  實際上,早在幾年前,一些專家和媒體就已經發出了風沙逼近賀蘭山的警告,而之所以出現這里的草場嚴重退化,賀蘭山被沙漠圍困的現象,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天氣的干旱,另一方面則是過度放牧的結果。據統計,阿拉善盟的牲畜已由50年代的50萬頭,發展到現在的200萬頭以上。

  每到春天,因為草場退化和春旱,牲畜往往無草可吃,成了牧民們最難熬的日子。李學忠一家在當地已經生活了40多年,家里喂養著100多只羊,30多峰駱駝,由于久旱無雨,草場退化,在初春的季節里,牲畜在操場中即使走得很遠也根本無草可吃。每天傍晚羊群歸來的時候,全家人都要給羊系上這個像口罩一樣的布袋。牧民說,現在牲口不能說長膘只能是保命,保到今年青草長出來。也不知道老天下雨不下雨,下雨的話現在看起來還有點希望。

  張賀強在草原上養了40多年的駱駝,在這里記者看到,昔日具有沙漠之舟美稱的駱駝,因為缺乏食物已經處于極度虛弱之中,這些能行千里的腿,現在只能勉強支撐自己的身體。本應直立的駝峰已經松軟地倒在了一邊,營養的缺乏使他們長不出足夠的絨毛來御寒,只能穿起馬甲。記者在不遠處看到倒在沙堆中已經死亡的駱駝。張賀強說,駱駝是他們家的,因為七八天沒水吃,一下吃水臥倒就死掉了。

  調查中記者獲悉,隨著沙漠化的日益加劇,在阿拉善盟地區,不僅讓許多牧民的升級難以維持,而且也是一些通訊設備和公路遭到了滅頂之災。在從額濟納旗通往巴顏浩特的一條公路旁,記者看到,許多架設在曠野里的電線桿被新形成的沙漠全部掩埋,造成整條線路重新架設。而這條從旗里通往盟府的公路上已經堆起了3米多高的沙子,額濟納旗林業局局長李德平介紹說,這片新沙漠的形成,只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而且這片沙漠還在以每年2米的速度在向前蔓延。額濟納旗林業局局長李德平對記者說,現在看到對面的沙漠和腳下這片沙漠之間距離也就兩公里,如果再不治理的話,再過幾年,這條從達鎮到盟府所在地的公路就要被沙漠埋掉。

  阿拉善盟境內分布著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雅瑪雷克四大沙漠,統稱為阿拉善沙漠,其面積為國內第二,世界第三。自古以來每個沙漠之間都有草原、山地、戈壁等不同的地貌相阻隔,沙漠基本處于固定狀態。在阿拉善盟環保局,記者了解到,通過對2002年度衛星遙感數據的分析,發現目前沙漠之間已經有多處地方發生了相接。雅瑪雷克沙漠翻越了巴彥烏拉山和烏蘭布和沙漠,有兩處已經匯合在一塊。巴丹吉林沙漠翻過了雅布賴山在孟根布拉格有一個明顯的沙帶,這條沙帶的寬度大概是在2公里到5公里

  和騰格里沙漠已經連成一片,有3處決口。

  也就是說,在阿拉善盟境內,目前沙漠之間共有5處相連:即雅瑪雷克沙漠與烏蘭布和沙漠之間兩處相接,巴丹吉林沙漠與騰格里沙漠之間有三處相接,同時還有一處潛在的即將形成相接的區域。為了拍攝沙漠之間相接的實地現場,記者從盟委所在地巴顏浩特出發,驅車500公里,前往阿拉善右旗的一處叫做九棵樹的地方,在這里記者發現,畫面上這條公路的左側就是騰格里沙漠,右側則是巴丹吉林沙漠,而原本這兩個沙漠在這里確有幾十公里的相隔距離。阿拉善盟環保局科長楊學忠給記者描述說,從記者所在的位置可以看得很清楚,記者左手方向的是騰格里沙漠的西北緣,右手方向的是巴丹吉林沙漠的東緣,已經在這里交匯了。據當地人講,這個變化發生的時間大概就是近十幾年。

  連年干旱、過度放牧,給阿拉善帶來的,不僅是沙漠蔓延。環境惡化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世代居住在這里的老百姓。沒有了草場、植被,他們賴以為生的牲口,也都奄奄一息了。人和沙之間,形成了一對尖銳的矛盾。

  關乎老百姓

  據檢測,這片沙漠結合區域每年都在擴大,分布在這里的巴丹吉林和騰格里沙漠三處結合區域的沙漠面積,有1996年的2728.6平方公里擴大到2002年的3160.33平方公里,7年間增加了431.73平方公里。而整個阿拉善沙漠的面積,則由1996年的70148.91平方公里擴展到2002年的72620.34平方公里,共增加了2471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加353平方公里,而且又繼續擴展和連成一片的趨勢。在阿拉善盟環保局,葉金寶局長告訴記者,如果阿拉善沙漠繼續擴展連成一片,不但對阿拉善盟20萬人口的生存環境造成巨大的威脅,而且還會影響阿拉善盟相鄰的地區的生態環境。直接威脅到國家重點的產糧區河套平原、寧夏平原以及華北平原。這種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沙漠蔓延威脅的還不僅僅是阿拉善的老百姓。以北京為例, 2000年出現9次沙塵天氣,有8次沙塵都經過了阿拉善的額濟納旗、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更令人擔憂的是,幾大沙漠還在相互滲透,連接,繼續向我們推進。

  從1993年起,每年冬春季阿拉善都狂風怒吼,從裸露干旱的沙漠上卷起上千萬噸沙塵飄向各地,災害波及范圍越來越大,災情越來越重,頻率越來越高。據有關部門統計,1993年后當地共發生20多次大范圍沙塵暴。而這段時間里,阿拉善沙漠也在迅速蔓延、擴張。

  沙漠蔓延

  針對阿拉善盟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形勢,當地采取了多項治理措施,他們打破了年降雨量200毫米以下地區不能飛播的國際慣例,在騰格里沙漠東緣飛播造林,形成了一條長129公里、寬3至5公里的生物治沙帶,擋住了沙漠向東南方向的推進。對當地環境進行綜合治理,成了阻擋沙漠的新希望。

  在額濟納旗記者了解到,對于額濟納綠洲地下水嚴重下降的情況,2000年5月,中央提出治理,2001年8月,國務院批準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規劃》,決定3年注入23.6億元。2000年7月,干涸10年的東居延海進水,劉洪貴告訴記者,雖然目前東居延海已經進水,但保證黑河下游每年的水流量,以及沿岸的灌溉問題,是額濟納綠洲今后生態環境好轉的關鍵。

  記者通過高級工程師劉洪貴了解到,今后如果能夠保證每年黑河進入額濟納旗五六億立方米的水,現在不再繼續惡化,綠洲的現狀就可以保持。如果綠洲面積要增大,恢復到八十年代的水平,根據專家測量,大約需要注入七億五立方米的水。

  沙起阿拉善

  對于過度放牧,有關部門采取了圍欄禁牧的措施,在通往額濟納旗的道路兩旁,記者看到,經過近幾年的封育造林,許多地方的植被已經得到了初步恢復。另外在圍欄禁牧的同時,阿拉善盟政府還實行了牧民的搬遷工程,將居住在沙漠邊緣的牧民從草場退化嚴重、環境惡劣的地方搬遷出來,讓原有的草場進行自然恢復。阿拉善右旗扶貧辦副主任斯琴巴圖說,現在全旗這種沙漠腹地的草場退化區居住人口將近有兩萬人,他們必須要搬。根據阿拉善盟盟委行署轉移戰略的總體要求,1999年,阿左旗人民政府作出了在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面實施退牧還林、移民搬遷的決定,共搬遷轉移牧民1500戶,6000人,轉移處理牲畜23萬頭,退耕3500畝。退牧5年來,賀蘭山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植物結構、林草植被明顯恢復。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阿拉善盟已經確立了一條符合實際的林業和生態建設路子,總結出了一整套適合阿盟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沙漠開始收斂起它的肆無忌憚。

  專家告訴我們,阿拉善地區分布的沙漠和戈壁,是億萬年地質歷史演變的產物,已經與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形成了一種動態平衡,現在的生態保護工作,只要恢復其原有地貌,尤其是保護、恢復沙漠周邊地區的自然植被,就能鎖住沙漠前移的步伐,減少沙塵危害。

  主編:張雪梅 記者:胡長春 攝像:景延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