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河南00后女老師呂某留遺書后去世的消息引發多方關注。
事發于10月26日,經警方調查呂某死亡原因系自殺。
來源:微博截圖
事件經網絡傳播后,無數網友為這個年輕生命逝去感到惋惜。
痛心之余,一個巨大疑問也涌上心頭:
芳華正茂的年紀、旁人艷羨的工作......為什么還要走上絕路?
據了解,呂老師23歲,今年8月剛考入該鄭州某小學擔任班主任一職,在周圍人看來呂老師性格開朗,也非常熱愛教育行業。
但入職后的生活并沒有想象中美好,呂老師的姐姐稱妹妹入職后就沒有了原來那份開朗,變得愛抱怨起來。
在和妹妹的聊天中,她得知除教學任務外,學校還給妹妹安排了很多其他工作,如寫宣傳稿、準備各種材料及應付上級檢查等。
備課、上課對妹妹來說反倒是種放松。
事發那天晚上,姐姐說妹妹原本在學校批改作業,但不知為何,聽她同事講妹妹當時情緒很糟糕。
之后她打車去了水庫,可能是見水庫里水量較少放棄了在此輕生的念頭。
于是再次打車前往社區,選擇一躍而下結束生命。
悲劇發生后,姐姐從妹妹手機里發現了一份自殺當晚寫下的遺書:
“面對學生,很想真的做到教書育人,但是學校的工作,學校的活動,領導的檢查,讓我們這些沒有培訓過就直接當班主任的畢業生像入了牢籠,牢籠一點點縮小,我們每天都提著最后一口氣上班。
什么時候老師才能只做教書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師怎么能教出來積極樂觀的孩子呢?......”
在遺書最后,這個善良的姑娘還交代了另一件事,她說:“如果要是沒有死透,也別救了,就把器官捐贈了吧。”
來源:呂老師姐姐提供的妹妹自殺前遺書
一字一句,看哭了無數屏幕前的眾多網友,大家也能感受到呂老師真的很喜歡教書,也真的很愛她的孩子們。
但,從入職到離開,她當老師的時間才有兩個月。
目前,相關部門已介入處理此事,大家對此也保持著高度關注。
而除了呂老師這起事件外,我們也不難發現近幾年我們的教育體制有種“老師累、學生累、家長也累”的現象。
有網友說以前上學那會,條件跟現在沒法比,但整個氛圍很簡單,老師就主要負責把書教好,學生就主要把習學好,大家也會累,但那種累絕不是內耗的疲憊。
可現在,教學條件越來越好,但大家卻越來越累了。
常聽聞有老師自嘲“我是老師,但我只是順便來上課”。
起初,以為這只是句玩笑,后來才知道這句“自嘲”之下真的是眾多教師的心聲。
有老師坦言:“如果只是教學任務,根本不會這么疲憊,真正讓我們心力交瘁的是那些非教學任務!”
非教學任務?
其實指的就是學校里那些“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檢查、“寫不完”的材料及“搞不完”的活動。
也正是在這些非教學任務中,上課教書反而成為老師的一種放松。
每當這種說法一出,輿論就會出現輕微分歧,就如在呂老師這件事中,也有少數網友持不同看法:
“既然想當老師就要擺正心態,覺得心力交瘁為什么不反省下自己,是不是工作效率太低或者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如果實在接受不了,那就換份工作,像呂老師那樣真的大可不必......”
說者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埋怨著當事人的無能,不曉得這種措辭無異于往死者家屬傷口上撒鹽。
有句老話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要清楚壓死駱駝的往往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我們不知道他們真實的經歷,只知道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們不會用“自嘲”的方式將心里話吐露,也不會在漆黑的夜里選擇結束年輕的生命。
況且,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是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是引導學生成人,助力學生成才。
若‘非教學任務’過多的進入老師的責任清單,變成一種機械化任務,那便與教育的本質背道而馳。
當老師不能將精力重心放在教學上,學生就不能高效汲取知識,家長就得為提高孩子成績焦頭爛額。
所以“老師累”的背后不僅是老師單一個體的疲憊,它會引發一個頗為嚴重的連鎖反應,在這個連鎖反應里老師、家長、學生都是“囚徒”。
來源:圖怪獸
而針對教師的行政事實壓力,近些年社會各方也都在為之努力。
教育部曾多次部署和表態,要為中小學教師減負。
早在2018年全國兩會記者會上,時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呼吁把時間還給老師,學校要拒絕各種“表叔”“表哥”。
2019年底,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要求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聚焦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主責主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這些政策實施后,教師的非教學任務負擔得到一定程度減輕,但問題并沒有徹除。
今年,新華社在內的多家主流媒體也陸續發文關注教師減負問題。
同時,眾多專業領域人士也在奮力疾呼:給老師松綁,讓老師做純粹的教育。
我們也知道這一問題的徹底解決任重道遠,但當越來越多人為之努力,它終會走向一個圓滿的結局。
來源:圖怪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場雙向奔赴的長途旅程,它需要學生家長的積極配合,更需要老師心無旁騖、持之以恒的培養。
因此就必須從源頭上為教師減負,規范清理與中小學教育教學無關事項,改變不合理不科學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掃除“教得好不如填得好”的行業亂象。
“把時間還給教師”不僅是教師的呼聲,也是學生和家長的心聲。
只有全面減少對教師不必要的干擾,每個人各司其職,教育才能回歸原有的屬性,老師才能從文牘主義的泥潭中解脫。
當老師回歸教學主業,教室里那一朵朵花苞也會在悄然中綻放......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special/show.php?itemid=221
圖片已注明出處,版權類圖片獲得正規授權,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