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七旬阿婆30年護南明河
2014-09-23來源: 人民日報

  雷月琴展示手繪的南明河污染地圖。

    童年時,雷月琴和家人逃難來到貴陽。逃荒路上缺水的經歷和定居貴陽后對南明河的美好記憶,讓她走上了30年的護水路。從1984年退休,到如今已經77歲高齡,她勸誡污染水源的人,撿拾水源地的垃圾,手繪南明河污染地圖,成為遠近聞名的“護水阿婆”。

    “河水清澈見底,可以直接挑來喝,閑的時候可以結伴到河濱公園游泳。”這是雷月琴記憶中美麗的南明河。一晃幾十年,貴陽城逐漸繁華的同時,南明河等幾條河流的水質卻已大不如前。為了記憶中清澈的河水,雷月琴阿婆奔走在護水路上。

    “多管閑事”的老太婆

    “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心態(tài)要不得”

    一大早,趁著日頭還沒有出來,雷月琴出門了,今天的目的地是百花湖——貴陽市的“三口水缸”之一。百花湖地處市郊,阿婆臨行前打通了住在附近的百花湖管理處處長李強賢的電話,希望能搭上一段順風車。

    “百花湖不通公交,過去一趟不容易,只能搭一下他們的車子,如果去阿哈水庫就不好意思麻煩人家了,可以轉3路公交車,一個小時就能到。”雷月琴說。

    到了管理處,幾名工作人員早已和阿婆是熟人了。阿婆穿上救生衣,這就出發(fā)了。行不多時,果然見兩個年輕人在水庫核心區(qū)的岸邊架起了釣竿。

    阿婆顫巍巍走上前去,勸他們將釣竿收起來:“年輕人,曉不曉得百花湖是我們的飲用水源地,魚餌對水質的影響有多大?你們走了留下一地垃圾還要大家清理。”

    兩個人悻悻地收起魚竿,邊走邊嘟囔著“多管閑事”,阿婆微微一笑,不以為意,俯身去將他們留下的塑料袋、塑料瓶撿拾起來。

    不被理解、被抱怨多管閑事,在雷月琴的護水生涯中屢見不鮮。2011年,雷月琴和另外一名志愿者在阿哈水庫邊巡查,發(fā)現(xiàn)有3個人在釣魚,便上前勸阻,不想對方中的一人一把抓住她的右手,擰傷了她的手指。

    然而,這些沒有阻止雷月琴的護水決心。“我自己有時候也在反思,是不是真的管得太多,但是好的環(huán)境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來實現(xiàn)的,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心態(tài)要不得。”她說。

    繪成污染地圖

    “各支流的情況如何都清楚明了”

    “小黃河(水黃色)、麻堤河(水黑色有臭氣)……”

    在雷月琴的環(huán)保新聞剪貼本中,夾著一張手繪南明河污染地圖,上面不僅按照南明河的走向標注出了嚴重影響河流水質的各出水口,還標注了各支流的河水顏色、氣味等。

    “這是我自己畫的,一目了然,哪里有污水排進南明河,各支流的情況如何都清楚明了。”雷月琴說。

    1984年退休至今的30年里,雷月琴一年四季都會沿著貴陽市的南明河、小河、中曹河、花溪河走一走。她發(fā)現(xiàn)沿河的居民樓、商店、餐館的生活污水大都直接排向河里,于是,阿婆把貴陽市大大小小近10條河流手繪成地圖,標記出污染嚴重的地方,事后逐個蹲點勸誡護河。

    2008年的一天,大雨傾盆,雷月琴冒雨到花溪河沿線查看水質。走到龍王村時,她發(fā)現(xiàn)有一大股污水直排入中曹河。為了找到污水的來源,雷月琴連續(xù)3天去現(xiàn)場查看,最終弄明白了污水的來源并向有關部門反映了情況。

    “從那時起,我就覺得自己應該畫一張圖,把自己所了解到的南明河受污染情況記錄下來。這樣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時也更簡單明了。”雷月琴說。

    從2008年至今,伴著每周多次對河流的踏訪,雷月琴不斷更新著手繪地圖。如今,這張地圖已經更新到了第六份。

    環(huán)保不問回報

    “只要還能走動,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踏進雷月琴的家門,屋里的整潔干凈讓人訝異。記者的腳遲遲不好意思踩下去。老人一笑,把記者讓進屋。屋里有幾個垃圾桶,“這個是裝廚余垃圾的,這個是放可回收廢物的,還有這個盒子是盛放廢舊電池的。”阿婆介紹說,“平時的用水,一定要多次利用,洗衣服的可以用來沖廁所,洗菜的可以澆花。”

    自從老伴去世,兒女們成家后,雷月琴就一直獨居,將大多數(shù)時間都投入到環(huán)保當中,卻從來沒有要過一分錢的回報。書桌上堆著厚厚兩摞雜志,大多是《中國國家地理》和《環(huán)境保護》。“晚上翻翻雜志看看書,雖然生活很簡單,但是很充實。”她說。

    阿婆說,最近幾年,南明河進行了幾次大規(guī)模的清理,母親河終于漸漸恢復了一些往日的神采。“看到南明河從以前的又黑又臭到現(xiàn)在漸有起色,是最大的收獲,也對得起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

    雷月琴不僅熱心環(huán)保,還積極參加了向地震災區(qū)捐款捐物,為農民工學校捐書、捐衣等活動,平均每年志愿服務300小時以上。

    2007年,雷月琴成為貴陽市“兩湖一庫”環(huán)保基金會的志愿者。收入不高的雷月琴,每年還堅持拿出5000元左右捐獻給基金會,在她的帶動下,3個孫子也加入到了“兩湖一庫”環(huán)保志愿者的隊伍中。

    “那你會堅持到什么時候?”記者問。阿婆說,環(huán)境保護是一生的事情,只要還能走動,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fā)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她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yǎng))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yè)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