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社會、城市的細胞,社區慈善是城市穩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石。
近年來,隨著基層社會治理的推進,全國多地對社區慈善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
在12月21日舉行的第五屆社會責任大會上,“社區慈善”作為熱點話題再次受到多方關注。
會上,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華俊針對此話題作了題為《開發中國社區慈善萬億金山》的分享。
高院長在發言伊始便明確指出目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而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社會政策方向也就決定了我們現在慈善事業的發展方向。
他以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的講話入手,表示習總書記的論述指明了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社會政策方向,同時也表明慈善事業從過去備選項變成了現在的必選項。
緊接著,高院長從三個方面對主題對社區慈善展開深入講解。
高院長通過世界慈善與中國慈善的不同,指出中國的慈善結構現在是個倒二八的結構,同時也是一個雄厚的社區慈善的沃土。
那么如何來開發社區慈善的這個萬億金山,高院長表示如果我們人人參與社區公益,在社區和村莊內去做到人人捐贈,其實完全有可能涉及到萬億元的慈善資源。
他認為這種物資的捐贈、服務的捐贈及人和人之間的互助具有非常大的潛力,而從中國慈善的發展方向來看,就應該是社區慈善,把它的潛力挖掘出來,這是一個發展方向。
同時他通過多個實際案例的講解,表示目前全國多個省市,如重慶、陜西、江蘇等都進行了良好的組織工作,過億元的捐贈還有項目平臺的開發都在展開,這就說明它不光是捐贈而且還是一種慈善項目的綜合開發。
在高院長看來科學設立項目關鍵是要與社會緊迫的問題緊密結合。
一是投入民生工程,比如說廁所革命、推廣垃圾分類等;
二是鄉村振興方面, 比如提升鄉村的整個生活環境、生活質量及生活照料服務等;
三是科技引領,比如99公益日及其他頭部科技企業在慈善方面的創新,都充分說明了科技在發動全國社區慈善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好地推進、整合和提升作用。
他認為整個社區慈善的發展其實目標是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參與到中華文明的巨大復興當中去,所以,需要圍繞解決社會突出問題來設立社區慈善項目。
此外,高院長結合中國慈善總會發起幸福家園工程的例子帶大家展開設想,并對五社聯動作出講解。
高院長指出實現社區慈善首先是要黨建引領,目前各地社區治理開展得轟轟烈烈,黨建引領毫無疑問是第一條經驗;其次是健全組織體系和網絡,這也是社區慈善實現的一個重要途徑;再次要注重去依托專業的慈善組織,系統地開展社區慈善,高院長對這點進行了著重強調。
他表示扎根于社區開發慈善項目,才會有扎實的社會支持,要鼓勵人人參與,使大家都能夠融入到社會當中。
除此之外,他還講到要實現人人可及的社區慈善,還需要跟積極老齡建設、家庭、家風、家教等這樣一些工作相融合。
高院長表示以人為本的社會服務也是慈善與需求的全面交匯,一旦實現了這樣的交匯,整個中國社區慈善的潛力就打開了。
因此在分享的最后,高院長發出呼吁,希望大家共同攜手,肩負起慈善興國的使命,推動中國慈善興旺發達。
聽完高院長的分享,我們對社區慈善有了更為深層次的認識,社區慈善作為一種慈善形態,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于公益中國網而言更是“釘”在肩頭的責任。
多年來,公益中國網對社區慈善事業始終保持著高度關注,我們記錄著社區慈善在多地開花結果的喜悅,也記錄著社區慈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陣痛”和遺憾,我們深知社區慈善之路任重道遠,所以我們和高院長有著同樣的希望,希望人人攜手,共同發力,讓社區慈善開好局、走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