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洪搶險的波濤中,抗震救災的瓦礫間,水域救援的深水中,城市尋人的繁忙街道上,防災減災培訓的課堂里,志愿隊伍建設的日常中……
12年來,總會看到她一次次向險而行、逆流而上的“藍色”身影;
12年來,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公益救援的行動中來……
——她就是全國三八紅旗手、安徽省合肥市政協委員、合肥市藍天救援隊隊長蘇琴。
清明假期剛過,安徽省合肥市藍天救援隊會議室格外熱鬧,第35批即將入隊的28位新人正在舉行見面會。
每當新人入隊的此刻,蘇琴當年入隊時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2012年10月,從小就有個英雄夢的蘇琴,終于達成了心愿,加入了合肥市藍天救援隊,成為隊里最早一批的隊員。
合肥市藍天救援隊成立之初,只有寥寥十幾名隊員,而且大多是蘇琴的“驢友”,后來才發展到如今500余人的規模,女性隊員更是達到了89人,團隊中的很多隊員都以她為榜樣,奮力前行。
來源:合肥市藍天救援隊
“公益救援不能只靠一腔熱血。”這是隊長蘇琴常常叮囑新人的一句話。
這并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她對待每一次救援,每一次訓練的真實態度。救援技能,對于她來說,就是生命的保障,是每一個隊員必須掌握的底線。
不同于普通的公益組織,急救、聲吶、游泳、潛水、陸搜、破拆、駕船、開船、無線電知識……
都是專業救援隊的志愿者需要掌握的技能,每位隊員至少要有一個長項。
來源:合肥市藍天救援隊
近乎苛刻的入隊要求,為期3個月的培訓,每半年進行1次的考核,不合格就會降級,甚至被勸退。
但隊友們卻分外團結、親如家人,蘇琴總結為“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蘇琴說,“每個人,都是公益路上的一束光,照亮別人,也溫暖自己。”
“公益是一場馬拉松,因為不斷有新人接過‘接力棒’,公益事業才能不斷續寫‘新篇’。”
2024年3月,蘇琴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
有人時常問她:你一個女人在前面沖鋒陷陣,難道就不害怕嗎?
但在蘇琴的字典里,沒有“退縮”二字。
“我是隊長,如果真有危險,我肯定要第一個上。”
防走失尋人組組長羅嘉偉說,“隊長對我們提出什么要求,一定會自己先帶頭做好。”
“每次大型救援,她都會第一時間到現場摸清狀況,再精準作出指揮判斷,安排好人員。”
帶頭沖在一線,也意味著把最危險的地方留給了自己。
對此,蘇琴卻說:“危險來臨的時候,肯定會怕,但一到救援現場就來不及想那么多了。”
來源:合肥市藍天救援隊
公益救援,是一項需要隨時出發的事業。
從2015年蘇琴擔任隊長以來,隊里的求援電話也成了她的個人電話。自此,無論酷暑難耐還是冰凍三尺,她的手機便24小時待命,從未關過機。
蘇琴知道,只要有人在危難中翹首以盼,她要做的,就是帶領隊員全力以赴、勇往直前。
作為全國救援隊中為數不多的女隊長之一,蘇琴自2012年10月加入合肥藍天救援隊,12年來,蘇琴先后參加大小救援及活動300余起。
2020年,安徽特大洪水期間,她帶領隊員們成功救出1341人。7月14日晚,在皖南山區水庫,嘴唇早已凍得烏紫的蘇琴,還在帶隊冒雨下潛搜救直至深夜。
來源:合肥市藍天救援隊
2021年7月,河南抗洪搶險期間,蘇琴和隊員轉戰鄭州市區、中牟、新鄉、衛輝多地,駕駛著沖鋒舟,一家一戶搜尋,最終安全轉移600多名被困群眾。
大到“東方之星”沉船救援、“利馬其”臺風水災救援、土耳其地震救援、為甘肅地震中受災群眾搭建臨時安置房……
小到河邊救下試圖輕生的年輕人,找到過離家走失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
十年磨一劍。在志愿服務的路上,44歲的蘇琴闖出了一片“藍天”。
即便救援路很辛苦,但獲助群眾的暖心之舉一直感動著蘇琴和隊員們。每一份反饋,都讓他們的公益路走得更加堅定。
蘇琴說,救援隊服上的那抹藍,成了她生命中無法割舍的一部分,也成了兒子眼中最酷的顏色,兒子最喜歡聽她講救援經歷。
她一直記得兒子在作文中寫下的一句話,“在我眼中,媽媽就是超級英雄。長大后,我也想成為她。”
蘇琴笑著說,“每次這種時候,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蘇琴見過太多因缺乏急救常識而釀成的悲劇,她意識到防災科普同樣重要。
“越多人掌握急救技能,在遇到危險時就能多一分生的希望。”
救援之外,蘇琴開始帶隊進社區、學校、企業,科普急救知識上千場次,受益群眾逾百萬人。
來源:合肥政協
除了防災科普,她還策劃實施了“城市尋人”、“用心關愛 讓愛回家”等項目,讓多個家庭重新團圓,以及“助力復學救在身邊”等志愿服務項目。
正如蘇琴說,“穿上這身‘志愿藍’,不只是救災一線,任何時候,我們都是一名志愿者。”
“志愿服務其實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如果人人都能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與力量,那么會有更多人成為受益者。”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news/show.php?itemid=97580
圖片已注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