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博警官”到“自己做公益”
曾經的“微博警官”,今日的公益達人,朱貴彩就是這樣一個“在廣東的湖南人”。出于對體制內種種顧忌的考慮,朱貴彩在警官職業正順暢之時,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脫下警服,自己創業。
“我辭職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好后路。”朱貴彩告訴南都記者,那時雖然不知道未來想要什么,剛辭職出來之后,第一件事是把“微博警官朱貴彩”中的“微博警官”4個字去掉,變成“朱貴彩”。朱貴彩說,在體制內做公益,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單位領導的感受,做的事對單位會有什么影響。作為警察,你救助了你們轄區非常悲慘的一個人,你憑個人的力量也幫不了他,可能需要發微博,呼吁更多的人一起來關注,一起來幫助,于是媒體便可能把你救人的英雄事跡報道出來了。站在你個人的立場,你是憑良心做事,做好事。但站在單位“講政治”的角度,轄區怎么會有這么悲劇的事情發生呢?你就是捅馬蜂窩。
如今,離開體制,朱貴彩花自己的錢,花自己的時間做公益。他說,“我只看被救助者臉上溫暖的笑容和感恩的眼神。”
“創新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從軍營到警營到創業,從著書到寫微博拍電影,朱貴彩的每一步都走得穩重扎實。但是笑容的背后,朱貴彩也有過心酸。尤其是做公益事業時,需要公眾支持,信任危機就曾讓他措手不及。
一轉眼來廣東20年,朱貴彩說,他已經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揮霍”在這里了。親人和朋友,也大都在這里安居下來了。故鄉,已經成了他鄉,他鄉卻變成了故鄉。朱貴彩說,“我熱愛廣東這片熱土,盡管我也經常回湖南老家去做做公益,例如在老家投資130萬建‘大家亭’,關注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經常開展些活動。但從內心里,已經習慣了這邊的生活方式。”他講起曾經的一個救助事件,“我在網上救助東莞一個車禍女孩,叫曾銀娣,一個晚上通過微博為她募捐到了16000多元,挺火的。沒想到突然遭到了網絡水軍的質疑和攻擊,說是我假警察,人肉我信息,然后打電話到我們單位,在公安內網上搜我的信息,還有濟南民警‘66哥’把我的信息發布到互聯網上。弄得我壓力山大!”那一次,朱貴彩被領導約談,令他內心十分苦悶。一段時間,朱貴彩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內心滿是糾結。
在他看來,廣東的創業環境比內地強多了,經濟更活躍。而自己創業以來,收獲了很多心得、經驗和教訓。最大的收獲是一定要做自己熟悉和能掌控的。經驗是企業必須創新,順勢而為。而獲得的教訓是,創新是需要付出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