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鋼工人李建利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親友團為其點贊。
3月9日上午,45歲的邯鄲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人李建利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完成造血干細胞采集,成為河北省累計第225例,2015年第7例“捐髓英雄”。
從邯鄲到石家莊捐髓,李建利有個陣容龐大的親友團,妻子在床前細致照顧、多年的鐵哥們忙前忙后、公司還專門派了同事全程陪護。不過,剛宣布要捐髓時,李建利卻受到了不少阻力,甚至連剛剛過去的羊年春節,家里都不怎么安生,他卻笑呵呵地說:“親人們是關心則亂,但在捐髓救人這件事上,我就是要任性一回。”
“疼不疼、熱不熱、渴不渴……”與躺在病床上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的丈夫相比,妻子宋艷紅反而是更緊張的那個,從病床左邊到右邊,整理一下被子,再檢查一下儀器。“他是過年前體檢通過,確定能來捐髓的,那天他都沒等到回家,在班上就給我打電話說,媳婦這次咱們中大獎啦!他是高興了,我卻開始緊張了。”宋艷紅也是邯鋼的一名工人,最初,她和親戚們一樣,因為擔心李建利,反對他來捐髓,夫妻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出不得意外。但李建利在這件事上,卻出奇得“任性”,而且上高三的兒子也亮明了態度:“爸,我雖然心疼你,但我支持你。”在了解相關的醫學知識后,宋艷紅這才點了頭。
“我這個人就是個大老粗,沒有多高尚的想法,就知道這是能救命的事兒,什么事兒能比命還大呢!”李建利說,真正的造血干細胞采集過程,比他想象的輕松。“其實我2006年就采樣加入了骨髓庫,之后好多年也沒想起來過這件事兒。2013年,我一個好朋友的女兒,在高考后被檢查出得了白血病,讓我不好受,也更希望自己能有這么一次捐髓的機會,沒想到機會就真的來了,這就是緣分吧。”李建利說。
采訪快結束時,李建利有些神秘地對記者說,這次捐髓他還有一個私心:“捐髓后我在這個世界上就又多了一個親人,這是別人沒有的,這就是我最大的私心。”按照規定,造血干細胞的捐獻者與接受者之間的身份是相互保密的,正在捐髓的李建利還不知道,他要救助的是一名北京的小患者。
河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被救助的小患者托他們給李建利帶來了一封感謝信,他們打算在采集正式結束后,交到李建利手上。打開這封信,李建利將看到這樣的話語:“叔叔,從您的資料上我了解到您和我爸爸年齡相仿,所以更增加了我的親切感,媽媽和我開玩笑說,我移植了您的造血干細胞后就是您女兒了,并且生日也可以改成移植的那一天,我真想叫您一聲‘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