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相識
在位于衡水市區勝利路上的鋼廠家屬院,斑駁的紅磚講述著這里的歷史,96歲的孤寡老人鄒云生就住在這個小區。鄒云生老人的老伴很早便去世了,無兒無女,也沒有工作,靠低保生活。但院子里很多人都知道,老人有個“親戚”,經常來照顧他,就是孫文貞。
11年前,孫文貞與鄒云生老人素不相識。2004年的秋天,被查出患有乳腺癌的孫文貞經常到公園鍛煉,而鄒云生老人也經常來這里散步,老人喜歡和別人打招呼,孫文貞也經常與老人說說話。閑談中,孫文貞得知老人的情況,沒有兒女,老伴去世,孤單感顯而易見。于是,孫文貞把自己的電話留給了老人,并告訴老人,如果有什么事需要幫忙或者想說說話,都可以給她打電話。
讓孫文貞沒想到的是,過了沒幾天,一個陌生電話打了進來,“小孫嗎?我是鄒叔,我感冒了,你能幫我買點藥嗎?”電話是鄒云生老人打來的。放下電話,孫文貞便騎車給老人買了藥,并找到老人家,為他燒水、喂藥。第一次來到老人家時,家里又臟又臭,都沒落腳的地兒,“我幫老人將家里全都收拾了一遍,并做了飯,當時鄒叔都哭了,我也掉了淚”。
就這樣,連續著照顧了老人一個星期,老人的身體終于康復了。可就這段時間的接觸,讓孫文貞再也放心不下鄒云生老人了,到老人家里照顧他的次數也更頻繁了。“誰還沒老的時候,來照顧鄒叔也都是尋常事,換誰遇到,也會這么做的!”多年以后,回憶起當初兩人公園相識,孫文貞的想法依然很簡單,她就是想幫個忙而已。
溫暖堅持
去老人家幫忙照顧其飲食起居的事,剛開始孫文貞的家人都不知道,直到2004年春節,孫文貞將鄒云生老人接回家過年,孫文貞的丈夫才知道這事。了解了老人的情況后,他非常支持妻子,只要有時間也陪著老人聊天。將老人接過來,事情也遠沒那么簡單,老人的心也要細細照料。考慮到老人的自尊心,他們對外都說,這是遠房的一個叔叔。
鄒云生老人在孫文貞家過了兩個春節,這是他晚年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可直到有一次,老人吃壞肚子拉了一床,考驗來了,老人特別難為情,不想再麻煩孫文貞,堅持說要回自己家。“我明白老人的心思,最后還是做出妥協,送他回了家。”孫文貞說。老人回家了,但那份牽掛依然縈繞在孫文貞的心中,她堅持每天為老人送飯,照顧他的起居。“相處久了,覺得鄒叔就是自己的老人了”。日子一天天流逝,孫文貞和老人的情意慢慢深厚起來,兩人那種彼此呼應,如親生父女一般。
孫文貞與鄒云生老人不在一個小區,騎車去看老人需要十幾分鐘。“一天三頓飯,我都會來給老人送飯,然后幫他洗洗涮涮。”她每天幾乎將大部分時間用在了老人身上,只要老人覺得那里不舒服了,就會喊她陪著去看病。前段時間,老人身體不好,常常大小便失禁,有時候剛給他收拾干凈了,孫文貞回到家,老人打來電話又出狀況了,她只好騎車折回。
除了常陪老人到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看病外,遇到老人病情嚴重時,孫文貞還要陪他到醫院去看病。把老人送到醫院后,孫文貞還要忙著排隊掛號。
生活中也有一些小小不快,有人就問過孫文貞,“你跟這老頭素不相識,這么伺候他,圖什么啊?”更有簡單粗暴者,“非親非故的,管他干嗎?”甚至有人說孫文貞貪圖老人的低保金。對這些閑話,孫文貞不予理會。她只有一個信念:“把心放中間,問心無愧就行了。總不能看著老爺子沒人管吧”。
就這樣,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刮風下雨,孫文貞就這樣照顧鄒云生老人,可能連她自己都沒想到,這一照顧就是11年。
理解萬歲
3月11日下午14時許,孫文貞帶著丈夫買的水果又趕往鄒云生老人家,“上午封上的爐子,下午還得去看看,要滅了火,屋里就冷了。”孫文貞總是想得很周到。
可一進鄒云生老人的家,卻看到老人趴在地上,這可把孫文貞嚇壞了,因為老人身體比較重,孫文貞怎么都不能把老人扶起來,急得孫文貞直掉眼淚,她趕緊給社區居委會打電話,一會兒,過來了一個小伙子,幫著把老人抬了起來。看到老人手和臉都磕青了,孫文貞心疼壞了。坐在床邊的老人還一個勁安慰她,“沒事,沒事”。
提起孫文貞照顧鄒云生老人的事兒,起初身邊朋友們并不理解,可慢慢地大家都被她的愛心所感動,“老孫是個熱心人,是個好人!”這是鄰居和朋友們對孫文貞由衷的評價。她所在小區的鄰居劉阿姨說,“照顧和自己一點兒血緣關系都沒有的人11年,她真讓人敬佩。”
理解萬歲。接受記者采訪時,孫文貞顯得很開心,“我就是幫個忙,沒什么。”
現在孫文貞總是在擔憂,她的年紀也越來越大,總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了,本來在街道辦的幫助下,養老院同意接收老人入院,可老人卻對她說,“我舍不得你,誰也沒你照顧得好”,看著老人落寞的眼神,孫文貞也覺難舍,“照顧這么多年,我們的感情已經像父女一樣了”。孫文貞說,只要還能照顧他,就會一直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