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隔輩親人,甚至父母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隨著進城務工農民工數量的增加,留守兒童的數目也在持續增長。現如今,留守兒童備受社會的關注。關愛留守兒童,我們能做什么?
【前期籌劃】響應“河南青年之聲”號召,認真籌劃實踐活動
為了響應“情牽留守兒童——河南青年之聲在行動”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的號召,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14級生物工程一班的陳玉坤、王明、劉慧聰等同學組成了“滋蕾護夢關愛留守兒童實踐小分隊”,趕赴新鄉市獲嘉縣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2015年7月13日,滋蕾護夢小分隊抵達了新鄉市獲嘉縣,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到達當天,顧不得長途奔波的勞累,他們便去往當地的一些留守兒童的家中進行實地走訪,了解并掌握這些孩子的基本生活情況。在家庭走訪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當地許多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都基本相似,父母外出務工,只有爺爺或者奶奶在家照料。然而有幾個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十分特殊,他們沒有爺爺奶奶,父母也都在外地,跟著自家的親戚一起生活。
此次家庭調查對他們觸動很大,這些孩子的生活狀況著實不容樂觀。并且他們發現之前所做的方案并不適用于當地的實際情況,因此很難實施。為解決這個問題,當天晚上大家聚在一起根據白天了解到的實際情況對之前的活動方案進行全面的修改,大家經過討論一番商討,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凌晨一點,最終整理出了一套更加適合的實施方案。
【關注心理】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與他們溝通交流
按照計劃,7月13日上午,他們又再次到這些留守兒童的家中。作為團隊中唯一的一個女成員,也是心思最細的一個,劉慧聰在家訪前對團隊其他成員說:“孩子們的心理都很脆弱,我們再交流過程中一定要盡量避免觸及一些敏感的話題,語氣一定要溫和,要有耐心”
到達這些留守兒童的家中后,大家和孩子們進行認真細致的交流溝通。與他們講笑話,說故事,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讓孩子們不排斥自己,接受自己。
據了解,他們在與孩子溝通交流中,也遇到了一些十分內向,不愿意與他們說話的孩子,有的甚至躲在屋子里,閉門不出。陳玉坤說:“遇到這種情況實屬正常,我們當時也考慮到。他們不愿意說,但總可以聽我們說。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不懈,說到他們的心里,那么他們自然會卸下心中的那層防御,我們也就成功了。”
與孩子們交流溝通,這事急不得。一天下來,隊員們也都疲憊不堪。然而他們并不敢怠慢,對一天下來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整理和匯總。之后又開始著手準備明天的支教計劃,整理打掃教室。
【支援教育】輔導孩子們功課,教會孩子們感恩
由于前幾天家訪的時候已經宣傳過支教招生的事情,報名工作也都進行過了。7月8日上午,就開始正式上課了。陳玉坤同學擔任的是物理老師。物理課上,他用生活之中最常見的東西為孩子們演示一些物理現象。一杯水加上一根筷子,就向同學們清楚的演示了光的折射現象。并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制作小孔成像儀,讓孩子們感受物理世界的樂趣。化學老師劉慧聰,用生活中最常見的食醋和雞蛋殼為孩子們演示了碳酸鈣與酸反應釋放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數學老師王明更是通過教大家制作數學模型,更深刻的理解數學中蘊藏的奧妙。這些孩子們聽的也是津津有味,看的更是癡迷,動手做起來更是神情專注。
留守兒童,他們缺少的是父母關心和呵護,希望爸爸媽媽永遠陪在他們身邊是孩子們內心最大最真的愿望。為了給孩子們一個宣泄的機會,他們臨時決定給孩子們上一堂感恩教育課。在課上,他們用電腦播放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癌癥媽媽姚厚芝的視頻。看了姚媽媽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還在一針一線地為孩子籌集錢的故事,這些孩子們的眼眶早已濕潤。“我知道你們想自己的爸爸媽媽,你們的爸爸媽媽同樣也很想你們。他們整日在外辛苦忙碌賺錢,這就是他們愛你們最好的證明。”說完后劉慧聰也忍不住擦拭眼角的淚水。最后他們讓孩子們在紙上寫下了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爸爸媽媽我和弟弟想你們了,你們快點回來吧。”“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在外邊要注意身體,我會照顧好自己和奶奶爺爺的。”看著孩子們一句句發自內心的期盼,他們的心里也是五味雜陳。
一個人的力量到底能有多大?當問及關愛留守兒童,我們能做什么的時候,負責人陳玉坤說到:“我們做不了太多,但我們不會什么都不做。可能我們之后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我們不怕。因為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和意志;有一顆積極向上,樂于奉獻的心。” 的確,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積小流方能成江河。一個人可以感染一群人,一群人就能感染整個社會。你給予一份支持,我滋潤一圃花蕾,他守護一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