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劉明媚(母校教師) 右:大偉實名馬林 (圖片來源于:唐山容大特教中心)
雖身有殘缺,但沒有忘記出發;縱然屢經苦難,夢想一直都在。有一個人的經歷,不同于七零八零后所聞所睹的老生長談。相比于同常的90后,他更早的學會了獨立和堅強,其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苦難,挫折和歡樂無人能解。
年少獨立,奮力打拼,闖出了一片天和地,某種意義上算是了不起的成功,所以需要發揚光大,以便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學習他。這個人就是世界學習室創始人大偉實名叫做馬林。
1988年出生的馬林,本來應該擁有廣大兒童一樣快樂的童年,但生活卻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在他的記憶中,印象較深的多是父母和姑姑帶他四處求醫的場景,但長久來卻也沒什么效果。在語言和身體其他方面出現一些輕度的腦癱表現,一度曾讓他一度心如死灰。然不幸中之萬幸,他身體各項指標基本完好,智力沒什么問題,發育也很正常。
大偉實名叫馬林說,童年時和他最親近的人是爺爺和奶奶,他們無微無至的照顧他。何時上的學馬林已不記得,但小時候第一老師的樣子,悠然在目。這位老師在沒事的時候會教他說話,講一些做人的道理,這對他日后的思想理念有很大的影響。不知不覺,該上初中了,然而入學沒有通過。這讓他很是自卑,特別是事后得知它的爸爸找過學校很多次,也沒有什么用——就因為語言有障礙。
1999年,馬林進入一個殘疾人學校讀了幾年書。在上六年級的時候,他接觸到電腦,這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不知道怎了一學就會,也蠻驕傲的。那時候的電腦老師也非常喜歡他,讓他參加各種比賽,并取得了好的成績!
2004年,爺爺不幸去世了。那時候,他根本不相信是真的,非常很痛苦,就像做夢。爺爺尸體已被接到家里,馬林就在停尸房的外面久久凝視,即便后來二姨去了說他,開導也沒用。最后還是馬林爸爸說了一些安慰的話,爸爸知道馬林很委屈,后來父子兩痛哭一場。到回家后,看到爺爺的尸體馬林跪下……那時候還沒看過爺爺的遺體。到爺爺火化那天,大姑拉著馬林的手說好好看看爺爺,馬林知道,大姑的意思是為了安撫他。馬林看到爺爺好像在睡覺,很安詳,一點苦痛也沒有。
后來,馬林快畢業了,找到一個工作,那時候同學們感覺機會來了就去了,最后他們都因干不了回到了學校。等到畢業后,就馬林留下來了,但在那里做了3個月后,也離開了那里。不因為別的,是因為不給錢。雖然那時候馬林也沒在乎什么,但就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
終于畢業了,工作的事情父母也不著急 ,馬林就暗暗自學電腦。過了不久,可能父母看出他的心意,之后就給馬林買了電腦,他就開始了自由職業,在網上做買賣幫助別人,慢慢的馬林就有一些名氣了,就自己建立了“世界學習室”,有了自己的品牌。
2005年,當馬林初中畢業時,他走到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因為腦癱影響,他感到迷茫、消極。馬林面臨的是今后要學什么,去做什么來獨立生活的問題。雖然那時很年少,但馬林已有了這種模糊的概念,他要做一名獨立生活的人,通過自己的能力改變命運。
初三的暑假,馬林與一名同學開始嘗試打工的體會。那時,他們找了一個在公園清掃每天垃圾的工作,就是將公園垃圾場里所有東西裝車。馬林和朋友嘗試的做起這項很新鮮的工作,但工作沒做多長時間,就做不下去了,大部分活都是朋友在做,雖然很累,但他們很開心。一個月后,他們得到了工資,這是馬林第一次通過自已的勞動所賺的錢。但開心之余感到一絲苦腦,自己的身體不可能一直做這樣耗費體力的勞動。
一個偶然的機會,母親給他報了當時最高科技的培訓,那時馬林并沒有學會這種技能,只是在潛意識中感到計算機是高科技的產物,可以做很多事。這是馬林和計算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但沒想到,四年后這個高科技的產物將成為幫助他就業的起點。
初三的暑假很快就過去了,那時的馬林非常渴望學習一門技能。也許是運氣好,在他父親的一位好友建議下,馬林上了殘疾人職業中專,成為了此校計算機管理專業的學生。從此,他便真正系統的學習了計算機操作技能。
中專第二年,開設了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馬林用了很多時間去學習這門課,雖然他不知道以后是否能以掌握計算機編程技術為生,但他喜歡上了計算機軟件開發,因為這項技能很適合其自身條件。就這樣他開始了為期三年的職業培訓。
2008年畢業時,馬林又走到了人生道路的第二個十字路口。他對互聯網這種當時的新生事物一點都不了解,只是在課堂上聽老師講過它很神奇,可以做很多事。第一次接觸上網,馬林就開始了一個嶄新的生活,但他不知道從那刻起互聯網已成為現今貫穿他的生活、學習與工作。這就是馬林職業生涯的開始。
剛開始接觸互聯網,馬林只會瀏覽網頁,從來沒有想過幾年后他可以做出屬于利用計算機知識為客戶做出網站與軟件產品。在同事的幫助下,他掌握了做網頁的基本工具,學到了E時代就業感受,獨立,自強,自信,平等。
就這樣,馬林嘗試過很多不同方式的工作,也接觸過很多不同層次與素質的人士。因為計算機程序設計工作是很有挑戰性的,很多方面需要認真的鉆研與學習。于是,馬林在工作中始終在學習,當做出的項目得到別人認可時,他感到很快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政府大力的扶持助傷殘,在創造給殘疾人的就業機會下,馬林相信會有很多能力出色的殘疾人在自已的崗位上闖出自已的一片藍天。
當今正處在腦力勞動替代體力勞動的過渡時期,由此產生很多適合殘疾人工作的職業崗位,如計算機網絡管理員,程序員,網頁設計等,并可與身體健全的人相競爭。明智的企業與單位的領導者也逐步接受了身體殘疾的員工,使其也可在企業中發展。馬林相信,很多殘疾朋友會找到自已理想的職業,在像他們一樣的群體中也會涌現出很多知名的企業家與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
在工作的同時,馬林也在思考怎樣通過互聯網改變與他相同的殘疾朋友的生活,2008年11月的假期,無意上網發現UC中有關描寫腦癱人生室主的幸福生活文章。開始使用UC進入房間才發現,人生中還有這么多相同的朋友與他一起戰斗在這個世界。比他自信,樂觀的朋友有很多,同時有時也在偷偷的為一些朋友的經歷而感動。
以前的馬林是個不太承認他有身體障礙的殘疾人,但在與朋友們的交流中,馬林慢慢體會腦癱殘障人的樂觀極及向上,追求幸福。此后,他成為室里普通的一員,與大家交朋友。在之后的日子里,有時間就上。因為想念朋友,馬林想用幽默,聲音給大家傳遞一份他最真誠的情誼,告訴室里有相同命運的兄弟姐妹,他們都很棒!同時,他也感謝很多朋友來參于其中,他們也需要平等的溝通,在交流中使每位朋友體會到網絡真情的存在,腦癱人生,加油。
互聯網可以改變馬林與和他一樣有夢的殘疾朋友的生活。2009年,馬林想通過他所掌握的IT技術與經驗在網上與有愛心的朋友創辦一個針對與自己身體相同的殘障朋友們的一個信息技術咨詢綜合平臺,吸納有志的殘障朋友們的加入,利用軟件技術與網絡改變朋友的生活。力爭打造出殘障人自強,自立,自信,智慧的網上形象。
在人們的印象中,馬林有較強的溝通理解能力,尤其是文字溝通,協調組織管理能力,有較好的人際關系。馬林說:“相信,只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學習,殘疾人就業機會是很多的,而且會有可選擇性,他們同樣可以為社會創造精神與物質財富。”逆境生存,王者必勝;無畏,則無往而不勝。上帝是公平的,他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因為無畏,因為堅強,馬林所以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