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只有一個媽媽。但是有這么一群人,她們不僅是自己孩子的媽媽,也是這世間所有孩子的媽媽。舉目時,她們是照亮孩子們前行的皓皓明月;低首時,她們是承載孩子們人生的莽莽大地,她們就是“超仁媽媽”。因為有愛,所以無所畏懼。鳳凰公益聯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特別推出母親節“超仁媽媽”專題策劃,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超仁媽媽”——孔維
大家好!我叫孔維,是一名演員,也是傳夢公益基金的創始人。但首先,我是一名貴州人。我熱愛自己的家鄉,我也是一個媽媽,我更愛孩子。2012年年底,家鄉發生了5名留守兒童的悲劇,就是從那一刻開始,我想我是不是應該為家鄉的孩子們做點兒什么?最本能的想法,就是捐錢。
孔維和孩子們
可讓人驚訝的是有人不需要錢,他拒絕了我們的捐款,他說: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們,從小學會伸手跟人要,張嘴跟人叫窮的習慣。這句話,讓我羞愧,也讓我感動。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個項目學校規模小學的校長——龍江。
他讓我了解到,鄉村最缺的不是物資,是教育!是好的師資!許多山區學校里,因為教育資源極為貧乏,師資短缺,課程只能保證最基礎的語文和數學。孩子們正是天真無邪,想象力豐富的年紀,卻從來沒摸過畫板,沒有上過體育課、音樂課;馬上小學要畢業的孩子,竟然連國歌都沒辦法完整地唱下來。
孔維和孩子們
父母遠在外地打工,自顧不暇,更別提教他們唱歌了。學校里,只有簡單的語文和數學。因為地處偏遠,環境惡劣,幾乎留不住老師。而孩子們,因此也就理所當然的沒有機會接觸到音樂、繪畫這些美好的事物。
我懂得,他們面臨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貧乏,更是心靈上的困境。我更懂得,身處于同一個社會,這不僅僅是留守兒童的困境,這也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困境。所以幫助他們,就是在幫助我們自己。我想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公益的本質。
也許作為個人,我能做的很有限,但我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所謂初心,可能就是這么簡單。于是,在2014年,我發起成立了傳夢公益基金,并開展了我們的核心公益項目——資教工程,通過招聘當地的專業教師,為貧困農村學校開設音樂、美術、體育、英語,以及計算機課程。用美好的藝術、有趣的知識和老師們的陪伴,來守護孩子們的心靈成長。為孩子們尋找講臺上的人,給孩子們一個七彩課堂。
孔維在演講
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陸續在貴州和云南,建立了12所資教學校,2016年度,資教工程在這12所項目學校開設音樂、體育等課程15060節,受助學生達到了3000多名,項目也獲得了第五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銀獎和“幸福中國”2016年度優秀公益項目獎。
同時,從去年開始,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正在推動實現一個更高的目標——百校計劃。就是在貴州貧困地區實施100所資教工程學校的規劃,受助的山區學生將達到2萬多名。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是通過心靈,抵達心靈的工作,是以人格影響人格,以心心相印的方式滋養孩子們的心靈,“資教工程”正在進行這方面的實踐與探索。我們欣喜的看到,那些邊遠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因為我們的努力,校園生活開始變得多姿多彩,他們學會了唱歌跳舞、繪畫陶藝,甚至還會吹薩克斯、打架子鼓。孩子們真正自信、快樂起來了。
因為有愛,所以無所畏懼。我是孔維,正在參加超仁媽媽公益助力計劃,請支持我們。
您的愛心,就是建筑七彩課堂的房梁與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