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扎根,從10歲來到工區開始
劉篤仁 焦楠
5月28日,結束當天作業任務的王威聽說了一件趣事——他的師傅韓彥民早在10歲就到工區了!算起來,52歲的韓彥民在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新鄉供電段焦作電力工區已經生活工作了42年。
1980年,10歲的韓彥民和媽媽從安陽滑縣農村老家來到在焦作電力工區工作的父親身旁,從此就在這里扎下了根。
“那時,當工長的父親帶著一家人常年住工區,值夜班成了家常便飯。”韓彥民說,“即便不值夜班,有了活兒,父親照樣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搶修。”
1988年,18歲的韓彥民進了鐵路工作。2004年,他當上了焦作電力工區工長。“人家是世襲王位,俺家是世襲工長。”韓彥民常開自己家的玩笑,“當工長后我對父親的理解更深了。工長操心啊!管內的設備狀況、職工的生活工作,心里都得有本賬。每年春檢,所有設備都得走上一遍,心里才有數。故障巡視,更是容不得一絲馬虎。”
2019年,管內電力線路接地,韓彥民安排人分頭巡線。巡視完畢,都說沒事。韓彥民打量大家,連問三遍:“到底是不是每根電桿都走到跟前巡視了?”一個職工語氣不堅定的回答引起了他的懷疑,韓彥民立刻帶上他,重新巡視該職工負責的路段。大約走了1公里,有一處被圈起來的電桿,不好近前。韓彥民走到圍欄前,踮腳仔細查看電桿頂部電纜頭處的避雷器,似乎有些不對勁。然后他又從不同角度觀察,發現一根搭掛在避雷器上的細鐵絲。就是這根細鐵絲,造成了短路接地。“看見了嗎?故障點往往就是這樣,很隱蔽,稍不留心,就錯過去了”。
工區這些年的變化,韓彥民最清楚。“以前這是一排紅磚小平房,現在成了貼著瓷磚的兩層小樓。”他說,使用的工具也比過去先進多了,好用省勁效率高。”
焦作電力工區剛剛完成今年的電力春檢,配備的電動扳手、電動螺絲刀、電動砂輪、電鋸、切割機、螺母破碎機、移動電源等工具,成為大家工作的重要幫手。
“以前,除掉一顆銹死的螺帽少則10分鐘,多則半小時,現在10秒鐘就夠了。”韓彥民還清晰地記得1996年春檢,他在一根桿子上拆除舊開關,6條螺栓全部銹死。靠傳統工具——鋼鋸、扳手和錘子,他用了3個多小時,才把6條螺栓給“消滅”了。帶著腳扣在10米高的桿子上連續高強度作業,把韓彥民累得夠嗆!
前年,為給年輕人提供鍛煉的機會,韓彥民主動辭去了工長一職。不過,卸任工長后,他依然發揮著一名老黨員應有的“傳幫帶”作用,幫助新工長處理棘手問題。
工區門口的鋼軌向著遠方延伸。走過半生的韓彥民知道,自從10歲那年來到這里,工區就融入了他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