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龍)“不不不,我現在有事,幫不了你。”“哦,不不不,我不識字,還是算了吧。”“你們是學生么?調查這些有用么?”一聲聲拒絕回響在活動現場。七月中旬,由廣東醫科大學社區健康促進社所組建的三下鄉隊伍在霞山進行歷時十二天三下鄉之旅。據悉,此次活動除了義診活動外,還依次在步行街,愛國街道,觀海長廊,菉塘村,寸金公園,魚港公園,特呈島開展調研活動,深入了解中老年人的飲食習慣,收集數據,為接下來的義診活動做準備。
志愿者步行進村
烈日當空,暑氣逼人,溫度高達40℃,本該在家中避暑納涼之時,卻有去一群身著藍馬甲的“戰士”不懼炎熱,依然活躍在湛江的街頭巷尾。他們,便是廣東醫科大學社區健康促進社所組建的志愿者隊伍。全體隊員走上街頭,訪問群眾,以調查問卷的形式深入了解湛江居民的膳食習慣,積極宣傳傳播健康飲食知識以及如何預防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早上八點,趕著大家上班上市集買菜之時,趁著老人晨練休息空閑之時,志愿者開始了他們的調研活動。叫賣的小販,討價還價的聲音;亦或休息之時與好友嘮嘮家常;亦或以戲會友,好不熱鬧。
志愿者們分成不同組,熱情邀請來往的行人參與調研。然而活動的進展并沒有志愿者們想象的那么順利,村民起初的防備心理也讓志愿者們多次碰壁。有些村民還把志愿者們當成“騙子”,不肯參與調研,甚至想趕他們走。“每次熱情相邀,換來的都是拒絕,我都快被打擊得沒有信心,都不敢去詢問了。”志愿者葉銀鳳不禁感慨。面對村民的不信任,志愿者們并沒有氣餒。他們出示學生證證明自己是廣東醫科大學學生的身份,并通過安撫情緒,耐心溝通,漸漸讓村民卸下防備,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與到義診調研中;
“阿姨,不好意思,打擾您一下,我們是廣東醫科大學的學生,現在進行三下鄉活動,能否占用您一點時間,幫我們填一下調查問卷?”在得知志愿者是來進行有關膳食習慣的調研活動時,一位剛趕完集準備回家拎著滿籃子菜的阿姨停下了腳步。由于阿姨不識字,志愿者就逐字逐句地念給她聽并為她介紹飲食習慣不當易引起的慢性疾病及預防。“其實,我們都不太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平時也不怎么注意這方面的問題,你們能想到去做這些事,關心我們這些老人,真是有心了。”臨走前,阿姨對志愿者翹起了大拇指。
“當表明身份,和路人耐心溝通,漸漸讓他們卸下防備后,我發現許多路人真的有很認真地在做問卷,尤其是幾位中年伯伯,他們認真地閱讀了每一個字,后面的論述題也是寫得滿滿的。雖然說所用時間較長,但這一個個瞬間特別是在大太陽下,很讓人感動。”當談及調研心得時,志愿者羅華盛如是說。
志愿者認真記錄村民飲食習慣
“當代人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然而一些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卻不減反增,尤其在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的情況下,年輕人的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因個人生活習慣不科學而造成的疾病或悲劇俯拾皆是。所以,我們才會想通過宣教和義診的方式喚起大家對這方面的意識。雖然此次活動遇到很多困難,但即使是有一人因我們的活動而改變,我們覺得這些都是值得的。”隊長在活動結束時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