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參加由廣東醫科大學健康促進社所組建的三下鄉隊伍舉行的以“膳食科學搭,生活健康行”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雖然短短的12天,卻讓我在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中我收獲不少,和我的伙伴共擊困難,不僅體驗到其中團結合作的力量,也看到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
要培養善于與別人溝通的能力。21世紀是一個社交化的社會。生活中,我們每一天都需要和別人交流。溝通隨時隨地都伴隨著我們,溝通更是我們工作、生活的潤滑油。溝通是消除隔膜,取得彼此信任的必需品,正如調研中,剛開始時,路人并不信任我們,而通過耐心交流,取得彼此信任,路人反而熱情的參與調研中來。溝通更是學習、共享的過程,在交流中可以學習彼此的優點和技巧,提高個人修養,不斷完善自我。正如義診中,我們在傳播健康膳食的同時,他們也會熱心的講授他們的人生經歷,是我們收獲無窮。
在生活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夸,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工作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沒有社會工作經驗沒有關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別人差。社會工作經驗也是積累出來的。沒有第一次又何來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在實踐中要克服自己膽怯的心理。平時我們交流的都是我們身邊熟悉的人,但當遇到陌生人時我們大多數人卻難以開口,而這次的社會實踐我們接觸的卻是來自各行各業,從未謀面的陌生人,這就需要我們克服心里的恐懼和害羞的心理,事實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真誠地對待他人,別人也能以真誠回報你,例如義診時與當地居民交流的時候,他們都能熱情的和我們交談,甚至鼓勵支持贊美我們的活動。這讓我相信:不管做什么事,我們都要鼓起勇氣,敢于踏出第一步,你努力了,盡力了,用心了,結局總會是好的。
平時要不斷地豐富知識。三下鄉開始本來懷著滿腔熱情,想在此展示自己才藝,卻往往由于很多突發狀況讓我們手忙腳亂,不知所措。調研時屢遭拒絕,義診時場地臨時更換甚至測血壓量血糖遭受懷疑。這從另一個角度看,卻衍射出我們知識量的不足。需要我們不斷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
通過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認識到了自己在與人處事性格上的弱點。這些都是平時習以為常或者難以發現的,所以感謝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們都能對自己有了一個更加清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