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鼓勵社會組織、志愿者積極參與,我國首部濕地保護法出臺
2021-12-29公益時報
 

黑龍江新青國家濕地公園。圖片來源:中國森林旅游網

  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物種寶庫”“天然水庫”,其對地球生態的作用不言而喻。

  濕地擁有卓越的碳匯能力,是重要的“儲碳庫”和“吸碳器”,是氣候變化的“緩沖器”。濕地類型多樣,包含沼澤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灘和鹽沼等,在抵御極端天氣,緩沖、減少洪澇災害,緩解干旱以及吸收、儲存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濕地中的沼澤地特別是泥炭地儲存了大量的碳,在有效緩解溫室效應、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相比而言,有關濕地保護的法律卻姍姍來遲。

  1985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正式實施,并經過1998年、2009年和2019年三次修訂。

  有關海洋保護的法律頒布實施則更早。1982年8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1983年3月1日開始施行,1999年進行修訂,并在2013年、2016年、2017年進行了三次修正。

  因此,作為我國首部專門針對濕地保護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的出臺也標志著我國濕地保護走向法治化。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加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2016年11月,國辦印發《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各省相繼出臺省級實施方案。“十三五”期間,全國新增濕地面積達300多萬畝。

  目前,我國初步建立了以國家公園、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為主體的濕地保護體系,濕地保護率達52%以上。在《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上公布的全球首批18個國際濕地城市里,中國有六個城市名列其中。

  于廣大社會組織而言,濕地保護也是其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發揮專業價值的重要領域。濕地保護法的出臺,也為社會組織及其他社會力量參與這一重大社會議題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共七章、六十五條。其中,第七條提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濕地保護宣傳教育和科學知識普及工作,通過濕地保護日、濕地保護宣傳周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志愿者開展濕地保護法律法規和濕地保護知識宣傳活動,營造保護濕地的良好氛圍。”

  第八條提出,“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依法通過捐贈、資助、志愿服務等方式參與濕地保護活動。”

  第二十七條提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定向扶持、產業轉移、吸引社會資金、社區共建等方式,推動濕地周邊地區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發展與濕地保護相協調。”

  近年來,社會組織在上述領域發揮的作用及產生的社會影響也非常顯著。

  如,一直以來,關注生物多樣性及濕地生態保護都是中國綠發會的工作重點。2020年7月,中國綠發會成立“中國綠發會濕地保護地·洪湖”,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志愿者的參與下宣傳濕地生態保護,發動更多人一起保護洪湖濕地生物多樣性。

  對于該法的出臺,中國綠發會副秘書長馬勇表示,該法在公眾參與方面有幾個亮點,“一是參與濕地保護的主體比較廣泛,二是公眾參與形式多樣,三是參與濕地保護有了更多保障。破壞濕地、造成濕地生態環境損害的,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依法請求違法行為人承擔修復責任、賠償損失和有關費用,即開展環境公益訴訟,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提高其違法成本。”

  馬勇告訴記者,“除了條文中提到的參與途徑及方式,作為社會組織,中國綠發會可以開展濕地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推廣,也可以發揮公募基金會的作用,通過接受捐贈、資助、志愿服務等方式參與濕地保護活動。”

  在自然之友公益律師盛曉穎看來,濕地保護法明確了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范圍,信息公開作為公眾參與的重要基礎,該法也有所規定。“這為公眾和社會組織參與濕地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但我們依舊期待更加廣泛、深入的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

北京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受理首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圖片來源:人民網

  2015年7月23日,自然之友訴北京都市芳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北京九欣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湖泊填埋破壞湖泊濕地生態環境公益訴訟一案,在北京第四中級人民法院立案。該案是新環保法生效后北京市第一起環境公益訴訟,因此在當時也引發一定社會關注。

  通過公益訴訟的形式宣傳濕地保護、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也成為民間公益機構參與濕地保護最為直接且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

  自然之友法律與政策倡導總監王鑫一談道,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價值,但濕地保護法出臺前涉及濕地保護的規定只能在水法等部分法律里找依據,保護力度明顯不夠。

  “濕地保護法出臺是針對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的專門法,包括濕地管理、保護、修復、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對于加強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議后續能夠依據濕地保護法,盡快出臺濕地名錄及管理的配套規定,盡快制定濕地修復相關標準以及指南,從而讓濕地保護法真正有效落地。”王鑫一表示。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