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清晨,700多只鴻雁、豆雁,排成5個大大的“人”字形隊伍,浩浩蕩蕩飛抵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護鳥員李春如稱,這是今年首批抵達鄱陽湖區的冬候鳥。
豆雁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是典型的鄱陽湖冬候鳥,系冬候鳥的先頭部隊。據李春如介紹,在首批冬候鳥到來之后,候鳥大軍便會陸續飛抵鄱陽湖,迎來冬候鳥遷徙的高峰。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來,鄱陽湖候鳥數量穩定在60萬至70萬只。其中,鄱陽湖旗艦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鶴的數量穩中有升,數量已上升為4000多只,占全球白鶴總數的98%。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宣教科科長文思標稱,“今年鄱陽湖區水草長勢正常,保護區已經做好各種準備,加強監測和巡護,迎接冬候鳥的到來。”
保護區鳥類保護專家告訴記者,令人遺憾的是,受自然水位偏高及人為開發項目影響,首批冬候鳥只在鄱陽湖區越冬候鳥重要棲息地馬影湖停留了2個小時,便向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吳城保護管理站方向飛去。目前,尚無法預測上述因素對后續飛抵馬影湖候鳥的影響程度。
鄱陽湖是國際重要濕地,每年秋末冬初,鄱陽湖水落灘出,水草野花飄香,魚蝦螺蚌豐富,吸引數十萬只候鳥來此越冬,直到翌年春季逐漸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