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飼養國家保護動物行為當禁
2014-10-23來源:法制網-法制日報
2006年,上海市收容救護的野生動物只有區區11只,但近幾年卻突飛猛增到400多只,其中有不少還是國家或是國際級保護動物。而這些被“收容”的野生動物有相當部分是市民飼養后逃逸、遺棄的。根據法律規定,野生動物屬于國家保護動物,是不允許飼養和買賣的,個人絕不可能有特種動物馴養證。業內人士表示,國家法律必須嚴格執行,市民私自飼養國家保護動物的行為必須制止。
市民飼養野生動物當寵物
不久前,有上海市民向閘北區綠化管理中心反映,說是位于彭越浦河靠近談家橋路附近的河道里發現了一條“疑似鱷魚”的東西。聽到這個消息,閘北區綠化管理中心黨委書記孔偉急忙帶著工作人員趕到現場,經過野保站專家的辨認,確定是鱷魚。當天,這條小鱷魚被送到了上海動物園。
上海動物園兩棲動物館主管鄭委表示,經鑒定,這是一條幼體的暹羅鱷,長約30厘米左右,重約半斤不到。“我們估計出殼時間為1年左右。”據專家推斷,這只被市民“撿到”的幼體暹羅鱷,很可能是一只飼養鱷。近些年來,市民當寵物飼養的野生動物逃脫或被放生的情況經常發生。
據了解,涼城路一家正在裝修的浴室內曾出現一條3米多長的大蟒蛇,讓浴室內的工作人員大驚失色。民警迅速趕赴現場,最終由上海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將它抓走。據蟒蛇的主人、一家網吧的老板介紹,這條蟒蛇是他從小當寵物養大的,可能是晚上天氣太熱,主人放了一條小縫,它自己跑出來了。
還有市民試圖用保護動物捕鳥。熱心環保公益活動的市民張女士、周女士等在上海植物園開展生態講解員培訓活動時,看到有幾名年輕人分別拿著老鷹和彈弓。很顯然,他們是來植物園打鳥的。環保人士當即上前制止年輕人的行為,并要求其交出老鷹,雙方發生了口舌之爭。一怒之下,年輕人將手中的鷹放飛,揚言,“放了也不給你們”。
“收容”野生動物數量猛增
據了解,上海動物園是申城最大的保護動物收容點,承擔了整個上海約85%以上的收容救護任務。近5年來,上海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數量是:2009年全年收容救護81批次,2010年115批次,011年270批次,2012年194批次,2013年134批次。截至2014年6月底,2014年收容救護已達75批次。
“以前比較多的是蛇、龜兩棲爬行類動物,還有就是天鵝、鸚鵡等鳥類動物,也有昆蟲類和猛禽。現在不僅有狐貍、豹貓等食肉類動物,麂子、梅花鹿等食草類動物,甚至還會發現獼猴、懶猴等靈長類動物。”上海動物園動物繁育科科長鄭建清介紹說,這兩年動物園收容了不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如東方白鸛、瑤山鱷蜥等。還有屬于《華盛頓公約》附錄I的國外物種,如暹羅鱷、孟加拉巨蜥等。
上海市野保部門表示,現在很多人喜歡飼養稀奇古怪的物種當寵物,但養大了之后發現有危險性或是沒辦法繼續養,導致遺棄的動物非常多。在救護收容的野生動物中,市民舉報、飼養逃逸、遺棄等人為因素已占到一半左右。此外,市民的這種需求間接造成違法運輸野生保護動物入境、跨省市倒賣現象增多。
鄭建清坦言,隨著收容動物的數量不斷增長,收容場所的壓力也持續增加。近幾年來有關野生動物救助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對于市民飼養的以非法渠道從國外引進的野生動物的收容救護,就有一定難度。很多非本土動物、國外種類的動物,飼養員都是第一次接觸。
不要違法飼養保護動物
鄭建清表示,所謂“野生保護動物”,是指被列入到國家和國際保護動物名錄中的動物以及上海的地方保護動物,“是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有科學研究價值的”。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規定,單位和個人想要申請到《馴養繁殖許可證》,需要具備適宜馴養繁殖野生動物的固定場所和必需的設施,其次要具備與馴養繁殖野生動物種類、數量相適應的資金、人員和技術,最后還需要保證馴養繁殖野生動物的飼料來源。“尤其是飼養場所和技術人員等,是我們發放許可證最看重的因素之一,同時也是私人最難以滿足的因素。”這位工作人員表示,一般來說私人申請飼養野生動物獲批的可能性不大。
野保專家表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在未獲得當地林業部門許可的情況下,私自飼養國家保護動物屬于違法行為。市民通過一些非正常渠道私自買賣、飼養野生保護動物,既滋長了違法倒賣市場的產生,也讓這些動物失去了正常的生長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也有規定,從國外引進野生動物進行馴養繁殖的,應當采取適當措施,防止其逃至野外。如果擅自將引進的野生動物放生于野外或者因管理不當使其逃至野外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捕回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