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主動送來野生動物
今年7月,在廣場西口某建筑工地中,一只受傷的長耳鸮(俗稱貓頭鷹)落在7樓窗臺上,恰巧被工友發現,“當時就知道是貓頭鷹,因為在湖南有人吃這個,所以認識……”由于它的翅膀和頭部都有明顯傷口,精神狀況非常不好。工作人員黃先生與老板商量后,老板花500元從工人手里買下,把它放在工地養護。“開始我們也不知道該送到哪里,只能輪流照顧。每天工人輪流照顧。它一天就可以吃掉5塊錢的牛肉。后來因為它恢復得挺快,精神一天比一天好,我們就決定送到動物園。”黃先生說。11月12日,他將這只貓頭鷹送往蘭州市動物園“甘肅蘭州野生動物救護站”,他這時才得知,這只貓頭鷹學名長耳鸮,屬于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最近正在隔離觀察,如果這只長耳鸮身體健康,我們就把它放回大自然,因為那里才是它的棲息地。”據了解,2013年,救護站就曾將多只鸮形類動物放回大自然。
另外,在10月28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將自己從岷縣花錢購買的17只金絲雀送往救護站,希望飼養員可以盡心照顧。據蘭州動物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近5年來,蘭州市市民在某地購買野生動物后,主動送到動物園的情況越來越多,市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越來越強。
救護野生動物成活率達75%左右
蘭州市動物園自成立以來,一直擔負著蘭州周邊乃至全省野生動物的救護工作。去年1月24日,甘肅省林業廳研究決定在蘭州市動物園成立“甘肅蘭州野生動物救護站”,明確救護職責。救護站負責對本轄區及周邊地區因受傷、受困、迷途及依法沒收的國家、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進行救治、飼養和放生。
11月10日,市民在濱河路發現一只受傷的金雕癱躺在馬路邊。“我們帶回動物園進行檢查后,發現兩只翅膀都出現骨折,仍然在治療當中。”蘭州動物園尚志鋒大夫告訴記者,這只受傷的金雕正在進行隔離治療。24天前,一位愛心人士在岷縣發現一只左眼受傷的巖羊,當時被人非法銷售,這位愛心人士回了這只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這只巖羊送來時左眼角膜、玻璃體破損嚴重。經過手術后,將其左眼眼球進行摘除,現在仍在治療恢復期。”
44歲的尚志鋒在蘭州市動物園擔任獸醫長達22年。據他介紹,現在救護站野生動物的成活率能達75%左右。在野外被捕捉的動物,大都身體虛弱或患有較嚴重疾病,在后期療中也會容易出現因無法治愈而不幸死亡的事件。就在前不久,蘭州晚報曾報道過的那只闖入農家院落咬死19只雞的荒漠貓,就因為離開棲息地受到嚴重驚嚇,接到動物園后,它拒絕進食,最終因營養不良再加腸道系統疾病死亡。
野生動物的保護,除了需要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強制約束,更需要市民提高群眾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堅持絕不濫捕濫殺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