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至今,倫敦布倫特原油價格和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即期合約價格從年內高點114.81美元/桶和107.26美元/桶,已猛跌至12月1日的70.17美元/桶和63.72美元/桶,5個月內驟降了近40%,呈一瀉千里之態,稱之為“崩盤”并不過分。
國際油價的劇烈下調受到廣泛關注,并已經對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產生了諸多影響。在國際油價變動的一盤大棋中,陰謀論始終有著強烈的魅力。記者認為,短時間內可以違背經濟基本面操縱市場,但在長期和全局上,違背經濟基本面的操縱必敗,操縱市場以打擊對手的陰謀能夠為符合經濟基本面的趨勢推波助瀾,卻無法逆轉整個市場的趨勢。
實際上,面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大調整,原油價格已經高企太久。5個月之前,代表大宗商品價格變化的CRB指數自2011年5月以來的3年多時間內,跌幅達到22%,而原油價格僅僅比最高點便宜5美元/桶。
不要說今年年內鐵礦石價格已經猛跌了41%,就連同在能源市場的煤炭價格從年初到8月下旬,跌幅也達到22%。相比于兩個國際性大品種的脆弱,國際油價依然高高在上,整整4年維持在年平均價格95美元/桶,跌幅不超過5%。
顯然,大宗商品市場兇悍的跌勢,讓堅挺了4年的國際油價,僅靠資金是扛不住的。5個月的暴跌,資金加速認輸離場。歐洲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Brevan Howard計劃清盤旗下規模達6.3億美元的原油商品基金,就是國際對沖基金認錯離場的一個典型。
在商品市場供大于求格局下,原油市場扛不住美國產油量的激增,也扛不住全世界需求的持續疲軟。由是觀之,歐佩克國家的不減產決定是順勢而為,而不是簡單陰謀論所能左右。能源市場已經不可避免地從以價格為基礎轉向以產量為基礎,一個新能源價格時代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