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寶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十多年前在隆寶,黑頸鶴一共才20幾只,現在已經有210多只了。濕地保護得好了,湖泊多了,鳥兒也就多了。”保護區管理員文德江措告訴記者。
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因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發源于此而得名。這里已經成為高原野生動物的樂園。
監測顯示,該地區共有鳥類380多種,獸類超過100種,僅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就有70多種,其中藏羚羊、黑頸鶴、白唇鹿、雪豹、藏野驢、野牦牛、白馬雞等,是青藏高原特有珍稀野生動物。
記者近日在玉樹州囊謙縣境內的公雅寺采訪時,發現寺院及臨近的村莊,即使在白天也時常有各種野生動物“光顧”。流經村莊的小溪邊,三五成群的巖羊在悠閑地飲水,見到人也很少躲避。
“現在各種小動物早就成了我們的好朋友了。”公雅寺僧人噶洛笑道,“有的時候走過你身邊還沖著你‘賣個萌’。”
2005年,中國政府投資75億元,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經過近十年保護,三江源地區野生動物種群有了明顯增加。
來自玉樹州三江源辦公室的數據顯示,目前僅在玉樹州境內,鳥類種群數量由原先的31種增加到61種,黑頸鶴由20多只增加到200多只,斑頭雁由800多只恢復到一萬多只。
作為上世紀90年代《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名單中的“旗艦物種”,雪豹近年來多次進入人們的視野。2013年底,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玉樹攝影愛好者噶松仁青先后在該州雜多縣境內拍到三組雪豹照片。今年11月中旬,視頻監控系統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縣境內拍到雪豹珍貴視頻。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呂植認為,雪豹等“旗艦物種”頻頻出現,是近年來三江源地區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的重要例證之一。
從2006年開始,由中國國內的非政府組織發起、當地政府和牧民積極參與的“協議保護”模式開始在三江源地區試點,如今已開始逐步推廣。此外,青海省還特別設立生態保護公益性崗位6.7萬個,從而將生態保護特別是野生動物保護的權限延伸到了廣大牧民手中。
“我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看護野生動物,時間長了,感覺動物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有十天半月看不見它們還想得慌。”家住玉樹市上拉秀鄉的生態協管員珍夏才仁說。
來自三江源保護區管理局的消息,目前,該保護區正在積極探索與同處中國西部的青海可可西里、西藏羌塘、新疆巴州阿爾金山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間的合作機制,共同打造高原野生動物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