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業科技示范園區、光伏產業園區、尕馬羊曲黃河特大橋等重點項目,以文化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發展,為海南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以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活動為統領,堅持思想教育、解決問題、集中整治、制度落實齊推共抓,實現了維穩工作的常態化。
今年以來,海南州緊緊圍繞“堅持正確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打造‘三區’、建設全面小康”的戰略任務,扎實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發展方式轉變、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保持了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良好態勢。
今年,全州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年均遞增11.3%、27.5%和22.7%。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年均遞增13.1%和16.2%。
12月5日,本報采訪組走進共和縣龍羊峽鎮,冬日難得的暖暖陽光照著這座靜謐的“寧靜小鎮”。龍羊新村的一幢幢紅瓦白墻二層小樓依山傍水、整齊漂亮,龍羊峽水庫碧波蕩漾、湖光山影,鎮區的街道干凈整潔,土林景區、黃河水利主題公園等已具雛形。共和縣投資1038萬元,實施了龍羊峽良好湖泊生態治理生態修復綠化、集中整治鎮區和村莊周邊、道路沿線違章建筑等項目。
海南州北接美麗的青海湖草原,南接廣袤的三江源草原,黃河縱貫全境,是青海省六大藏族自治州之一,環湖牧業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片土地上保護好生態,發展好區域經濟,改善好民生,符合實際,至關重要。多年來,海南州組織實施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工程、生態畜牧業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建設、青海湖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太陽能光伏新型清潔能源開發基地建設和文化旅游綜合示范區等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加快了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堅持以省委“三區”建設戰略為指導,提出了“打造三江源區綠色產業集聚發展橋頭堡”的戰略目標任務,并圍繞這一目標實施現代生態農牧業、清潔能源、文化旅游三大主導產業;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的發展理念,叫停了黃河貴德72公里段梯級電站、共和鐵合金廠等違背科學發展的項目;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教育、制度建設和保護措施以及依法治理,基本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局面。
頂著冽冽寒風,本報采訪組來到了海拔3240米的興海縣河卡有機畜牧業科技示范園區,在園區內的牧寶有機飼料廠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碼放青稞打捆草。“我們這兒還有燕麥揉絲草、麥稈揉絲草、燕麥青貯包和顆粒草等飼料,讓牛羊有口福,牧民致富有希望,更是就地取材,變廢為寶,杜絕了浪費和污染。”飼料廠廠長索文杰笑呵呵地說。
興海縣有機辦主任李成保告訴記者,園區東邊是種植業,西邊為養殖業,經過近五年的發展,已逐步形成了特色畜牧業完整的生產體系和循環產業鏈,并加快調整養殖模式、發展草產業、進行現代技術的綜合集成與示范,同時生產優質精品,延長產業鏈,打造有機農畜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了畜牧業高效生產和可持續發展。
在發展畜牧業的同時,海南州以“打造三江源綠色產業集聚發展橋頭堡”為戰略目標,加快工業園區基礎建設和擴能提質,大力實施產能倍增計劃。
縱觀全州,恰卜恰綠色產業園、貴德文旅商貿加工園建設初具規模,農畜產品、文旅產品加工和生物制藥等特色工業快速發展;
已建成黃河干流電站4座,工業裝機容量達600萬千瓦,羊曲、茨哈等電站正在建設;
總投資8.4億元的拉西瓦灌溉工程、馬什格羊、日干水庫二期、尕干水庫等標志性水利工程相繼開工;
總裝機容量達2375兆瓦、并網發電1415兆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快速發展,新型清潔能源已成為自治州主導型產業,全州工業初步形成了以新型清潔能源和農畜產品加工業為主的綠色產業發展格局……
2010年至2014年,海南州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6.51%提高到32.31%,正在形成區域經濟發展新優勢。
“班子軟、隊伍散、發展弱、工作亂”,這曾經是興海縣中鐵鄉隆務龍村的真實寫照,在“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開展后,中鐵鄉黨委針對村班子不健全、隊伍人心渙散、生產發展滯后、矛盾糾紛突出等問題,集中開展整頓轉化工作,幾年下來,打贏了一場“后進”變“先進”、“短板”成“樣板”的翻身仗。
這是海南州民族團結創建活動中的一個典型事例。
近年來,海南州按照省委治青理政新方略,堅持以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活動為統領,認真貫徹“依法治理、夯實基礎、爭取人心”的工作方針,實現了維穩工作的常態化。
在工作中,堅持不懈地開展形勢政策教育、法律法規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進宣傳教育進學校、進農牧戶;深入開展打擊“黃賭毒”專項整治行動,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落實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
與此同時,創新建立具有藏區特點的城鎮、農村、牧區、學校管理模式,學校班級都配備了思想政治輔導員,并自主編印學生德育、法治和民族團結教育讀本,通過形式多樣主題教育活動強化師生思想道德教育。
今年,海南州及各縣財政用于民生領域的支出占總支出的80.4%,全面兌現了州委州政府年初承諾的涉及教育、衛生、住房、社保等方面的30件實事,并全力推進同德縣特殊類型三年扶貧規劃實施和興海縣南部三鄉扶貧開發工作,不斷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