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告,上述三家上市公司近日均接到實際控制人中電投的《關于聯合重組事宜的通知》。《通知》中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已通知中電投啟動與國家核電的聯合重組,具體方案待定,中電投將根據工作進展,依據規定及時履行披露義務。
一周之前,有媒體報道稱兩家央企合并已獲國家決策層簽字通過,中電投系A股上市公司隨即遭資金炒作。由此,上交所向上海電力發出問詢函,中電投也經由上市公司證實了兩家央企籌劃合并的事實。
實際上,中電投與國家核電進行合并的傳聞由來已久。去年4月份就有相關消息傳出,兩家央企也予以確認,但隨后不久由于有行業專家“上書”與核電“大一統”論等事件,兩家央企合并的議程被暫時擱置。
目前,我國只有中核、中廣核和中電投可以作為國內核電建設的控股投資方。由于歷史原因,中核和中廣核在核電站建設方面遙遙領先。中電投作為后來者,所占市場份額相對較少。此外,中電投在五大發電集團中就裝機容量和上網電量來看,亦是最末一位。
國家核電于2007年組建,成立之初的使命是致力于專門引進、消化、吸收第三代核電技術,即AP1000。到2014年,AP1000自主化依托項目首臺機組三門1號機組進入系統移交和調試階段。與此同時,國家核電獨立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初步設計通過國家審查,關鍵驗證試驗全部完成,CAP1400示范工程在設計、項目評審、項目取證、主設備采購、施工準備等方面均已具備核準開工條件。我國已具備年產6至8臺(套)AP/CAP核電機組裝備供貨能力。
就技術層面而言,中核、中廣核和國家核電三家央企在過去就國產第三代核電技術的技術路線之爭由來已久。但就在去年,中核和中廣核融合各自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形成“華龍一號”技術方案,并承擔了我國核電“走出去”的重任。中核的福清項目和中廣核的防城港項目也先后被國家能源局批復為“華龍一號”技術的示范工程。
如此來看,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合并具有必要性,若合并成功,將有望在我國組建一家主營業務近似法國電力公司(EDF)的大型央企。
而在此前,中廣核旗下核電板塊的中廣核電力(01816.HK)去年成功登陸港股市場,而中核旗下的中核股份也于去年初預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有望在今年年內登陸A股。
鑒于此,市場猜測國家核電有可能將與中電投系上市公司合并,完成借殼上市。不過,仔細研究中電投系上市公司不難發現,中電投目前并未把核電業務證券化。中電投核電項目全部由獨資子公司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運營,與中電投系上市公司均無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