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洋在湖南省宜章縣經營驢肉火鍋店,12日他閉門謝客,專門邀請了該縣320多名環衛工人聚在一起吃驢肉火鍋歡度小年。李說,“就是想讓他們暖暖身子,補補營養,這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環衛工人干著“城市美容師”的工作,但工作環境差、收入水平低,在眾多中國人眼里仍屬于底層職業。“每次店里接貨的時候,無論凌晨四五點還是深夜十一二點,總能看到環衛工人弓著背打掃衛生或沖洗街道,他們的工作很艱苦,但他們都很敬業。”李民洋開火鍋店已有十多年,他說早就想能為環衛工人做點什么。
事實上,近段時間,想為環衛工人做點什么的善舉并不少。從微博、微信熱傳的“少放鞭炮,讓環衛工早回家過年”的橋段,到各地各界人士自發邀請環衛工人集體免費聚餐,環衛工人已然被各種關懷包圍。然而,這些善意的關懷除了被點贊之外,也被眾人質疑為“作秀”甚至“假裝的關懷”,進而引發對環衛工人應有常態關注的輿論熱議。
中南大學社會學教授潘澤泉認為,不管是不是作秀或是帶有商業目的,當前對環衛工人越來越多的關注,都是社會的一種進步,這表明當前社會背景下,環衛工人這類下層階級的話語權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對于外界褒貶不一的看法,李民洋也表示并不在意。“只要我有一定能力可以給予他們一些關心,我就會繼續去做。”李民洋說,“但任何事情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希望我這次微不足道的行為能帶動更多的人來關心、幫助那些相對弱勢的群體。”
潘澤泉表示,不能僅僅依靠幾個企業家或商家特殊時段的關懷,還需要社會對環衛工的職業認同與尊重,同樣還要從社會保障、福利待遇上對環衛工人給予更多支持,環衛工人才能享受常態化的真正“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