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揭秘野生大熊貓調查情況
2015-03-02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肖茹丹楊雪
 

  四調隊員進行野外調查和樣本采集。

  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結果公布:1387只野生“滾滾”在四川,占全國74.4%

  胖胖的四肢,配上一對黑眼圈,還有內八字,大熊貓憨態可掬的模樣惹人憐愛。那么,全國“滾滾”們的生活狀況怎么樣呢?2月28日,國家林業局公布了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下稱“四調”)結果:目前,全國共有野生大熊貓1864只,相比2003年的第三次全國大熊貓調查(下稱“三調”)增加了268只。其中四川省共有1387只,占全國野生大熊貓總數的74.4%。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進行了4次大熊貓全國調查。“大約每十年,國家林業局會組織一次大熊貓調查。”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項目執行總監劉曉海說,雖然四調顯示,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和棲息地面積在增加,“但棲息地的破碎化,小種群的生存風險,卻讓大熊貓保護和長期生存面臨嚴峻的挑戰。”

  而在這次調查中,上百名來自四川的調查員,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地毯式搜尋大熊貓的足跡。由于熊貓糞便是最易獲取的研究樣本,“四調”隊員自封“找屎隊”。

  ·數據·

  全國野生大熊貓1864只 增長16.8%

  為了摸清大熊貓種群及其棲息地的情況,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于2011年10月正式啟動。3年中,有關部門投入2000余人,調查范圍涉及四川、陜西、甘肅三省18市(州)62縣(市、區),面積近436萬公頃,完成調查樣線 20513 條、植被調查樣方11901個,最終于2014年年底完成調查工作。

  四調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1864只,增長了16.8%;野生大熊貓分布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的17個市(州)、49個縣(市、區)、196個鄉鎮,分布縣數量比“三調”增加4個,棲息地面積達到258萬公頃,增長了11.8%。

  對于新增的棲息地,參與“四調”的調查人員付強并不驚訝。“之前‘三調’沒有大熊貓分部的縣市,在這次調查中也發現了大熊貓的蹤跡,比如在宜賓市屏山縣的老君山自然保護區。”

  74.4%的野生“滾滾”在四川 增加181只

  截至2013年底,四川地區有野生大熊貓1387只,占全國總數的74.4%。四川的大熊貓除種群數量最大外,增長也最多,達到了181 只,占全國增長總數的67.5%。此外,四川地區大熊貓棲息地面積也比“三調”增加14.3%。

  在2000年前后進行的“三調”中,四川老君山自然保護區內并未發現野生大熊貓蹤跡。從2013年開始,老君山自然保護區內陸續發現大熊貓糞便及活動蹤跡,并多次在區內拍到野生大熊貓的清晰照片。

  據四川省林業廳野保處相關資料,目前全省大熊貓棲息地主要集中在岷山山系、邛崍山系、涼山山系一帶,其中有9條主要的大熊貓走廊帶。“大熊貓走廊帶是指通過開展棲息地恢復及走廊帶建設,將兩個不同的大熊貓種群連接,對其實施保護的方式。”野保處相關負責人稱,9條走廊帶自北向南分別為:黃土梁、小河、土地嶺、二郎山、泥巴山、拖烏山、梅花、黃茅梗、山棱杠。

  ·困境·

  棲息地碎片化 僅6個種群數量超100只

  除數量增長外,“四調”發現,野生大熊貓的生存和發展也面臨困境。“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是人為干擾和棲息地碎片化。”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科學與政策創新中心高級總監范志勇說,從“四調”結果來看,人為活動和設施建設加劇了大熊貓棲息地的碎片化。

  根據數據,現有大熊貓棲息地被隔離成33個板塊,相應的大熊貓種群也劃分為33個局域種群。而種群數量大于100只的種群僅6個,主要分布在秦嶺中部、岷山中部和邛崍山中北部。其余24個局域種群(223只大熊貓,約占野外種群總量的12.0%)都面臨較高生存風險。

  “棲息地碎片化會影響大熊貓種群之間的交流,特別對本次調查中18個數量少于10只的局域種群,有著毀滅性影響。”范志勇說。

  30余驢友闖入保護區 勸阻無效爆發沖突

  “四調”結果發布前,本報記者專程前往位于四川崇州境內的鞍子河自然保護區。

  鞍子河自然保護區被稱為“熊貓愛情走廊”,據區內工作人員付強介紹,日常工作中最頭疼的,是大量游客擅入自然保護區,有時還會發生沖突。

  2月7日,付強和幾名同事巡山時發現,一群游客試圖進入鞍子河自然保護區,一番勸阻無果后,30多名游客強行進入保護區核心區域(本報2月9日曾報道)。

  “這樣的事不是第一次發生,很多游客不以為然。他們不知道,熊貓活動的邊界因為人類的侵入,正在不斷向后退。”據付強介紹,以前在雞冠山森林公園里都能找到大熊貓的蹤跡,但是隨著闖入的人越來越多,大熊貓的蹤跡已經后退到保護區的核心區域。“人類活動影響動物生存環境,哪怕你只是走過去,也可能改變動物日常活動軌跡,打破生態平衡,引起連鎖反應。”

  ·調查員故事·

  地毯式搜索兩年多 日行山路20公里

  付強是位于崇州境內的鞍子河自然保護區保護科的工作人員。在過去的幾年里,他與其他100多名隊員一起,參加了第四次熊貓調查。

  2011年10月31日,來自四川各地的調查隊員坐上車,奔赴調查目的地。在2年多的時間里,調查隊分成多個小組,被撒到全省40個大熊貓分布縣市(區),進行地毯式調查。

  四調的兩年間,調查隊員只有寒暑兩個假期,其余大半年的時間都要在崇山峻嶺間跋涉。據付強估算,在調查過程中,隊員們每天至少要在山里步行20公里以上。有一個年輕隊員,剛入隊的時候比較胖,等到調查結束,“跑瘦了一二十斤”。

  螞蝗咬穿布襪 水流淹沒腰部

  在翻山越嶺中,調查隊員除了要時刻防范蛇蟲的攻擊,更讓他們頭痛的是旱螞蟥,雖然穿了厚厚的布襪,但還是經常被咬到。但更艱苦的,是高海拔地區的雨雪山風。

  這次大熊貓調查分布地區海拔動輒3000米以上。無路可走時,隊員們需要沿著河川溯流而上。“一天過河十幾次很正常。”付強說,河水深處能漫過腰部,穿著濕漉漉的衣服鞋子走路對每一個調查隊員來說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春天和深秋季節,山上常會突然下雪,有時甚至能沒過大腿。即便如此,遇到過河的地方,隊員還是得蹚水而過。付強說:“就像走在冰水里,很刺骨,過了河感覺腳都不是自己的。”

  “屎命召喚”:尋找熊貓糞 提取DNA

  對大熊貓的調查,其實就是對熊貓糞便的調查。“大熊貓吃竹子、咬竹節,消化后排出糞便,通常殘留著沒有消化的竹子皮,表面會殘留牙齒咬痕,這就是‘咬節’。通過收集大熊貓糞便中的咬節,我們可以根據齒寬等特征判斷大熊貓個體的細微差別。”付強說,每只熊貓的咬節都不一樣,如同指紋獨一無二。“通過收集的糞便,獲取大熊貓數量和密度。”

  在“四調”中,DNA識別法是新的調查手段。“如果天氣陰涼潮濕,一般15天之內的糞便都可以提取DNA,如果是寒冷冰凍的地方,就更好了。”付強說,小組隊員每次進山都要買大量礦泉水:“把空礦泉水瓶裝上適量的乙醇,再把大熊貓糞便泡在里面,這樣糞便表層黏膜里的熊貓腸道細胞就被分離出來了。”

  “找不到大熊貓的蹤跡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們每天都在‘屎命召喚’。”付強說,因為長期尋覓熊貓“便便”,隊員們給自己起了個提神的外號:“找屎隊”。

  2月28日下午,付強在網上看到了等待已久的“四調”結果。“等了一年多,看到結果很興奮,這是我們在野外辛苦調查的成果。”

  華西都市報記者 肖茹丹楊雪實習記者董興生(圖據采訪對象)

  圈養大熊貓

  全國圈養種群總數

  四川占85.6%

  除了關注野生大熊貓的生存狀況外,四調也對全國范圍內的圈養大熊貓進行了調查。

  截至2013年底,全國圈養大熊貓共計375只,比三調增加了211只。其中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兩個繁育單位的大熊貓種群數量為321只,占全國圈養種群總數的85.6%,是我國大熊貓圈養種群的主體。

  科普小知識

  大熊貓人口怎么查?

  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我國首次開展大熊貓的調查工作,之后共開展三次全國大熊貓普查。“四調”始于2011年10月,2014年10月結束。

  在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中采用“咬節法為主,DNA檢測為輔”的方式進行。

  什么是咬節法?大熊貓吃竹子,咬下竹節,消化后排出糞便。大熊貓的糞便是紡錘形,大約10厘米長,其中通常殘留有小竹節。調查人員據此通過收集熊貓糞便中尚未消化的竹子皮表面殘留的大熊貓牙齒咬痕,根據咬痕的齒寬等特征判斷不同大熊貓個體的細微差別。同時,根據從野外收集大熊貓糞便的情況,得知大熊貓數量和密度。我國從第三次大熊貓調查中開始使用咬節法。

  第四次調查中開始采用DNA檢測法。DNA檢測法主要在重點區域展開,是咬節法的重要補充。通過廣泛收集糞便,從中收集DNA信息,分析判斷大熊貓個體區別,進而摸清大熊貓數量、生活狀況、年齡結構、活動范圍等。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