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超過十萬頭鯨魚、海豚、海豹和海龜陷入“幽靈漁具” – 那些被遺棄、丟失和丟棄在海洋中的漁網、漁線和漁柵常常需要長達600年的時間才能分解。它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要花幾個世紀的時間才會降解。被這些存續時間極長的漁具捕獲的動物們將會以緩慢而痛苦的方式死亡,通常這種死于窒息或饑餓的過程會長達數月之久。
每年有重達64萬噸的漁具被遺留在海洋中 – 這相當于5萬2千輛雙層巴士的重量。報告的結果令人震驚,超過817種海洋生物受到這些海洋垃圾的影響。海洋中的一些漁網十分巨大——有些的面積比一個足球場還大——并最終成為大量海洋生物的死亡陷阱。
這些“幽靈漁具”最終會分解為塑料微粒,可能會經由我們食用的魚肉而進入人體。在印度尼西亞和加利福尼亞,市場上銷售的魚類產品中超過四分之一都含有來源不同的塑料成分,其中一部分很可能來自“幽靈漁具”。
近年來,“幽靈漁具”的數量有所增加,并且很可能會隨著漁業活動的發展而進一步加劇,進而給海洋環境造成各種各樣的問題,迫使政府花費數百萬美元來開展清理工作。
六月初正在召開的兩大國際峰會將召集相關產業領導和政界領袖。值此機會,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呼吁各國政府和產業認清當前的緊迫形勢,努力清除海洋中的“幽靈漁具”所構成的死亡陷阱,并加入“幽靈漁具全球倡議”(Global Ghost Gear Initiative,簡稱GGGI)。
為清理海洋垃圾而戰的解決方案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海洋巨變”項目主管英格里德博士(Ingrid Giskes)指出:“在地方和全國層面,人們正在尋求并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案。而實際上,還需要采取一個全球性通力解決方案來切實監控和解決‘幽靈漁具’問題。政府部門和產業有必要參與到這一解決方案中。”
“已經有80多個行業內企業加入了我們的‵幽靈漁具全球倡議′,該方案致力于推進創新型解決辦法,旨在移除海洋中的漁具,并致力于將回收的漁網通過再加工,轉化為滑板和泳衣等產品。我們希望各國政府和產業切實推進“幽靈漁具全球倡議”,成為這一可持續性全球網絡的一份子,為在全世界做出實際改變并大規模采取切實可行辦法而努力。”
英格里德博士表示,“幽靈漁具全球倡議”還為各國政府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關于減少海洋垃圾的14個目標指明了方向。“我們希望盡可能多的業內代表和政府代表加入我們的幽靈漁具清除事業,共同營造更安全、更清潔的海洋。這項倡議正在召集合作伙伴來終止漁具被遺棄,并采取新的策略來防止漁具丟失,推廣旨在清除幽靈漁具的最佳實踐,從而保護海洋生物、保障人類健康和生計。”
“我們的聯盟已經吸納了漁業、私營部門、學術機構、政府部門以及國際非政府組織的眾多代表。每位參與者都可以在當地、地區和全球層次上為減少幽靈漁具發揮重要作用。他們還可以提供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卓越的貢獻。”
“我們希望零售、快餐和漁業企業跟隨政府共同努力加入我們的隊伍。雖然單獨一家快餐店看似作用有限,但是許多連鎖店常規供應的魚肉和漢堡與漁業產業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對于幫助減少海洋垃圾的作用是顯著的。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網站上提供了現有支持者的完整名單。”
非法、未被曝光的和不受管制的漁業活動所構成的威脅
有研究揭露了非法漁業活動與“幽靈漁具”之間的關聯,指出針對非法漁業活動的執法行動會導致漁民丟棄漁具,以便逃避當地政府的處罰或者免于被拒絕入港的處罰。
非法、未被曝光的和不受管制的漁業活動的熱點地區往往會產生大量“幽靈漁具”。因此,聯合國環境署(UNEP)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等重要組織已經明確認定“幽靈漁具”與此類非法漁業活動之間的聯系。
英格里德博士指出:“我們的海洋極為遼闊。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是準確了解全球范圍內幽靈漁具在哪里丟失,以及我們要重點關注哪些熱點地區和趨勢。然而,更重要的是首先必須防止未來更多的漁具被遺留在海洋中。為此,我們也在敦促各國政府努力減少非法、未被曝光的和不受管制的漁業活動,將其作為解決幽靈漁具問題的一種補充措施,從而確保自然資源得到保護、產業的未來發展得到保障。”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高級科學顧問孫全輝補充道: “我國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但是廢棄魚漁具的管理和回收尚未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希望相關行業和政府主管部門也能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海洋生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