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以來,綿竹市板橋鎮五星村“竹籬人家”生態社區每天都是人來人往,有來參觀學習的,有來游玩的……經過半年打造,這個原來的“臟亂差”村落搖身一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生態院落。村民也享受到了環境改變帶來的實惠。
村民共同參與,建成川西民居生態院落
白墻灰瓦,房前屋后是一片片竹林,廣場上干凈整潔,不時有孩童在嬉鬧,具有川西民居風格的“竹籬人家”被一片綠油油的麥田和油菜田包圍著,恬靜中不失幾分活潑。“竹籬人家”生態社區位于板橋鎮五星村9組,五星村支部書記付堯海說起9組以前的面貌,連連搖頭,“臟亂差,垃圾到處亂扔,房前屋后雜草叢生臟兮兮的。”付堯海說,9組是全村甚至全鎮環境最差的一個組,這種情況直到2018年開始改觀。
去年當地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9組以前100多畝沒法耕種的爛泥巴田整理出來實現重新利用,同時村里的路也修好了,“居住環境好了,大家的生活質量才會高起來。”付堯海說,環境整治被提上日程,去年10月,9組正式啟動生態社區建設。
資金來源采取政府補貼一部分、村民自籌一部分的方式解決。同時采取因陋就筒、就地取材的方式,利用廢棄園墻、采用本地竹材,打造出形式多樣的竹景觀造型,因竹林環繞且取材中用竹較多,因此取名“竹籬人家”。同時還打造外部公共設施,重點推進污水、廁所、垃圾“三大革命”,如今這里建起了污水處理池和公廁,污水管網入戶,每戶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管網集中處理。
積極推進垃圾分類,通過村民自治,引導村民積極主動參與垃圾治理,探索出“房前屋后自己掃、公共區域輪流掃、道路溝渠保潔掃、每月一次集中掃”的機制,村民現在已形成“可回收的賣錢、可漚肥的還田、有毒有害單獨放、建渣灰土就近埋”的基本分類意識,生活垃圾由分散處理向集中處理轉變。
游客參觀川西民居
重拾傳統手藝,村落將發展民宿產業
從3月初正式建成后,這個春天,“竹籬人家”迎來了從未有過的熱鬧,很多外地人都會選擇到此休閑。
在這里土生土長的毛明在家門口開了一家手工醋坊,每天都有幾百塊錢的營業額,村居環境整治讓他嘗到了甜頭。
以前毛明在外開貨車,釀醋曾是他家的祖傳手藝,到了他這一代,因為個人原因,他選擇了其他行當謀生。春節前,他去拜了師,開始學習手工釀醋,“現在,不少人耍了都會帶一點醋回去。”
如今,這里還有豆腐磨坊,不時會有人來體驗手工豆腐的做法。還有田園風格的茶莊,吸引游客駐足。
付堯海說,經過此次整治,村居環境大為改善,今后將利用現有資源,主要發展民宿業,同時配套發展吃喝玩樂購服務,開設一些傳統工藝工坊,讓本地更多特色農副產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