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進度
中央環保督察移交209個問題件,完成整改97.6%
省環保督察移交352個問題件,完成整改95.7%
階段成果
1-9月,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為94.7%,較全省平均值高9.5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把解決環境問題作為重大民生實事,強力推進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問題整改,確保按期銷號。截至目前,中央環保督察移交的209個群眾信訪舉報問題完成整改97.6%,省環保督察移交的352個問題完成整改95.7%。強力整治環境問題換來了我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今年1-9月,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為94.7%,較全省平均值高9.5個百分點。
按期銷號 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完成率達97.6%
前不久,我市生態環境部門接到群眾舉報,在巴州區平梁鎮大溪溝村有一個緊鄰244國道而建的混凝土攪拌站,地面被厚厚的灰塵、砂石覆蓋,物料堆放區沒有任何遮蓋,各類待加工物料裸露在外,環境污染十分嚴重。
經了解,該攪拌站為蓮花山森林公園自拌站,主要負責蓮花山旅游景區混凝土攪拌工作,占地面積約300多平方米,有攪拌車7臺,混凝土日生產100余立方米,目前站內還有粗砂、石子等存貨600余噸。檢查人員當即對相關人員進行批評教育,并發放整改通知書,要求該攪拌站在作業區加蓋防塵網、建立沖洗設施和噴淋設施等。
今年8月以來,我市積極、有序推進“煤改氣”工作,將南壩水井灣臨時市場作為試點改造,并通過前期摸排、走訪,逐一對酒作坊的商戶進行政策、法規宣講,要求落實“煤改氣”改造,得到了商戶們的大力支持。目前,該區域的8家白酒作坊已經全部煤改氣完畢,巴城已有20余家酒作坊商戶完成“煤改氣”改造。
自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實行市、區縣領導掛牌督辦重點問題,成立專項督查組,重點對我市城區及周邊大氣污染、水環境治理等情況開展巡查督導,采取不定時間、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直接檢查的方式督導點位上百個,先后發放整改通知書20余份,確保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問題整改按期銷號。
截至目前,中央環保督察移交我市的209個群眾信訪舉報問題完成整改97.6%,“回頭看”移交轉辦的47件信訪件完成整改93.6%;省環保督察移交我市的352個問題完成整改95.7%,“回頭看”移交轉辦的98個問題完成整改94.9%。
健全機制 始終保持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高壓態勢
南江縣紅巖鄉某建材公司違反水污染應急制度案,處罰款2萬元;通江縣楊柏鎮青山梁村蒲某、黃某、劉某的養殖家庭農場涉嫌污染環境犯罪案,處罰款5萬元,移交通江縣人民檢察院起訴;平昌縣某種豬擴繁場以逃避監管方式排放污染物案,處罰款15萬元,相關責任人被行政拘留……
近日,我市生態環境局通報2019年生態環境保護“五大專項整治行動”十起典型環境違法案件,從嚴查處涉大氣、廢水等嚴重侵害群眾環境權益的各類環境違法行為,起到了極大震懾效果。
向社會曝光違法典型案件是我市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巴中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基礎上,巴中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水污染防治條例》等一批環保地方法規進入人大審議或調研階段,環保地方立法進程進一步加快。同時,始終保持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高壓態勢,2018年,全市環境違法行政處罰案件和處罰金額分別是2014年的4.7倍、18.1倍。今年1-10月,全市立案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72件,處罰款753.45萬元。近兩年先后集中通報曝光29起生態環境違法典型案件,形成了強大震懾。
針對環境質量改善等突出問題,我市生態環境部門還建立部門會商機制,不定期召集區縣、市級職能部門,專題研究、集體會診,推動突出問題得到切實解決。以秸稈禁燒為例,我市建立秸稈等“五燒”管控機制,建立曝光平臺對履責不到位、整改不到位的單位“一把手”實行公開承諾。今年8月以來,針對秸稈等“五燒”管控問題,全市先后集中約談12名鄉鎮(街道)黨委書記,10名鄉鎮(街道)“一把手”在電視媒體公開表態承諾。對環境保護不作為、亂作為行為嚴肅追責,2017年以來,先后有232人被問責,其中黨政紀處分37人。
強力高壓之下,我市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自2017年首次進入全國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以來,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始終保持全省前列。2019年1-10月,全市環境空氣質量主要指標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達30.7微克/立方米,較全省平均濃度低1.3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率為94.7%,較全省平均值高9.5個百分點;巴中境內渠江水系巴河流域水質和全市8個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