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一則消息:寧波市江北區火車來斯體驗園計劃在7月8日到10月7日連續舉辦“螢火蟲之夜光影秀”,宣稱將會“放飛十萬只螢火蟲”,部分螢火蟲來自“千里之外的西雙版納”。
不過,這項活動最終在一眾網友中的抵制聲中被叫停,讓人不禁暗自為這批螢火蟲松一口氣。
螢火蟲放飛,并不是什么新鮮事。近十年來,幾乎每年都會有類似的活動,也都有同樣反對的聲浪和相關的科普??墒?,在商業利益驅動下,“放飛”屢有發生。想看螢火蟲的心情可以理解,只是,通過購買螢火蟲放飛,絕不是個正確的選擇。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得先了解螢火蟲本身。
螢火蟲的秘密生活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古往今來,人們對螢火蟲懷有特殊的感情,在文藝作品中留下了很多螢火蟲的形象。
夏季,點點黃綠色熒光散落在田間林下,曾是很多人童年時代念念不忘的景象。
螢火蟲(黃脈翅螢)
《禮記》中描述:“季夏之月,腐草為螢。”在中國古代,人們常在有水草的地方看到螢火蟲,以為螢火蟲是由草腐爛變化而來。而今我們都明白,“腐草為螢”只是因為古人缺乏科學知識,對螢火蟲抱有浪漫而又美好的猜想。
狹義的螢火蟲指的是螢科的昆蟲,廣義的螢火蟲還包括雌光螢科的昆蟲。它們都屬于鞘翅目,也就是俗稱的甲蟲。
和其他甲蟲一樣,螢火蟲的一生會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雌雄螢火蟲交配后,雌蟲就會產卵。螢火蟲的卵呈圓形或卵圓形v很多螢火蟲從卵開始就會發光。卵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后,孵化出幼蟲。螢火蟲的幼蟲體型細長,其貌不揚,完全看不出成年后的樣子。
依據幼蟲生活的環境,螢火蟲分為陸生、水生和半水生三種,其中,陸生螢火蟲占大多數。
螢火蟲的卵(黃緣窗螢)
螢火蟲的幼蟲(黃緣窗螢)
螢火蟲的幼蟲(黃緣窗螢)取食蝸牛
螢火蟲的蛹
有一點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螢火蟲的幼蟲都是兇猛的肉食動物。
陸生螢火蟲的幼蟲,喜歡在陰涼潮濕的落葉層或草叢里活動,主要以蝸牛、蛞蝓、蚯蚓等無脊椎動物為食。水生螢火蟲有適應水生生活的氣管鰓結構,主要以水中的螺類為食;半水生螢火蟲種類極少。幼蟲經過幾次蛻皮后化蛹,蛹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羽化為成蟲后飛出。因為它們常常在有草、潮濕的地方活動,所以古人誤以為螢火蟲是草變來的。
螢火蟲為何要發光?
螢火蟲的腹部長著獨特的發光器,在發光器的發光細胞內含有螢光素和螢光素酶,螢光素在螢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氣發生反應,便可發出熒光。
螢火蟲的光是一種冷光源,反應中釋放的能量絕大部分都以光的形式釋放,只有少量轉化成了熱能。這種高效的光能產生方式,利用現代科技都無法復制。
螢火蟲的發光器
所有螢火蟲的幼蟲都會發光,很多種類卵期和蛹期也會發光。但是并非每種螢火蟲的成蟲都會發光。
有一些螢火蟲成蟲不會發光,這些螢火蟲通常在白天活動,發光器退化了。還有一些螢火蟲雌蟲發光、雄蟲不發光。對于會發光的螢火蟲來說,日落后一小時是它們發光的高峰期,之后光會慢慢減弱。
人類用語言和文字交流,對于螢火蟲來說,光,就是它們彼此之間通訊的“語言”。螢火蟲長著發達的復眼,這也是它們用視覺識別光學信息所需。每種螢火蟲都有自己固有的發光頻率,可以被同類識別,找到彼此和配對。
螢火蟲交配
在北美,有一種俗稱為“女巫螢”的螢火蟲,雌蟲除了發光吸引同類雄性,還會模仿另外一類螢火蟲的發光頻率,吸引另一類螢火蟲的雄蟲過來,將其吃掉,這種行為被稱為“光學擬態”。
螢火蟲緣何越來越難看到?
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里,都有看到過螢火蟲。而今,螢火蟲已經變得越來越難見到,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螢火蟲是一類環境指示生物,它們對環境的要求很高,要有潔凈的土壤和水源、足夠的濕度、充足的食物,還要有足夠黑暗的環境。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螢火蟲的棲息地很多都被開發殆盡,加之來自工農業的水質污染,殺蟲劑農藥的濫用,大面積的光污染……使得螢火蟲種群急劇下降。
近年來,螢火蟲種群又面臨了新的威脅,那就是螢火蟲貿易。因為螢火蟲越來越難看到,人們又想看螢火蟲,一些商家就采用了大量采購螢火蟲放飛的形式來招攬游客。這種行為,無異于飲鴆止渴。
據華中農業大學付新華教授的團隊守望螢火蟲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年的中國螢火蟲活體買賣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在網上經營購買螢火蟲的網店已達49家,已經形成了非常完整的“活體螢火蟲捕捉—收購—線上交易—線下大量批發配送—景區或公園內螢火蟲放飛”的產業鏈,超過五分之一的螢火蟲在物流運輸過程中死亡。
螢火蟲放飛,“浪漫”背后是殘酷
有些商家號稱有大規模飼養的養殖場,這些都是為了掩飾惡行的謊言,如果商家真的按照流程規范飼養和繁殖,恐怕要入不敷出。因為螢火蟲繁殖量并不大,且繁殖周期很長,從卵到成蟲的發育周期因種類而異,短則幾個月到半年,長則一年以上。
此外,螢火蟲對土壤、水質、食物的要求很高,單是要保證這幾點都很難,需要花費高額成本,還需要成熟的飼養技術,這些商家都不具備也不可能去投入。實際情況就是,商家在有螢火蟲分布的地區以低廉的價格找當地人收購,再批量倒賣出去。對于當地人來說,雖然收購價低,但是這是一筆無本的生意,一晚上抓幾百只螢火蟲快遞出去就可以賺幾百元,商家的利潤則更高。
就螢火蟲本身而言,卵和幼蟲期長,而成蟲壽命短,多數種類成蟲后口器退化,僅有一兩周的壽命。如果要連續多日放飛,需要捕捉大量的螢火蟲,運輸和保存過程中還有大量的損耗。這些螢火蟲放出去以后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的風景,很快會死亡,死亡后需要再捕捉新的填補。
此外,螢火蟲的自然分布具有非常明顯的地域性,一些在云南有自然分布的螢火蟲種類,在寧波本地就沒有。這種異地投放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情況是放生即是放死,螢火蟲無法在新的地點生存和繁殖,快速死亡;另一種情況是外來的螢火蟲非常適應新的環境,大量繁殖造成入侵,擠壓本地螢火蟲和其他同類生態位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本地物種受威脅。
因為螢火蟲對環境要求較高,因此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無論如何選擇,對螢火蟲本身都不是一件好事,同時造成了一種危險的處境:非原生地的螢火蟲投放了大量不適宜本地生存的螢火蟲,而原生地的螢火蟲被大量捕捉,數量急劇下降。
有人說,那放本地有的種類總可以吧,但是本地的種類從哪來呢?依然是在有螢火蟲的地方大量捕捉收購再集體放死,總體結果就是把螢火蟲逐漸趕盡殺絕。
所以,螢火蟲放飛活動并不“浪漫”,浪漫背后是為了一己之私的冷血和殘酷。如果想要看到更多的螢火蟲,要做的是可持續的保護,而非殺雞取卵。作為普通大眾,不去看螢火蟲放飛活動就是對螢火蟲的一種保護。
螢火蟲,該如何觀賞和保護?
螢火蟲保護,最重要的還是保護螢火蟲的棲息地。螢火蟲對環境要求很高,有螢火蟲的地方,通常環境也是很好的。除了一些山區,在有些城市的市區內也能看到螢火蟲??梢姡灮鹣x挑剔又非那么挑剔,只要把環境維護好,螢火蟲還是會在有人居的地方生存,并不是那么遙不可及。
在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巖戶川社區就有一例非常經典的螢火蟲復育案例。這個社區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落,村里有一條小溪,溪中生活著源氏螢的幼蟲,所以在當地很容易看到螢火蟲。但是隨著經濟發展、住戶增加,大量生活污水被排到溪中,原本潔凈的水變成了臭水溝,螢火蟲也隨之銷聲匿跡。1985年,在橫須賀螢火蟲協會的組織下,巖戶川社區開展了源氏螢的再生項目。首先從居民家里的排水系統開始改造,將生活污水集中排到廢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再改造河岸、清理溪流,創造適宜源氏螢生存的環境。隨后,協會組織會員在溪流中放歸人工飼養的源氏螢幼蟲以及它們的食物川蜷(一種淡水螺類)。經過幾年的努力,到了2002年,當地已經恢復了螢火蟲種群,形成了一大景觀。
2003年,這個案例獲得了當年的河流成就獎。
在原本有螢火蟲的地方,保護環境,發展生態旅游也是一個保護螢火蟲的很好的途徑。我曾在馬來西亞沙巴州去過幾次螢火蟲觀賞旅游線路。這些螢火蟲保護區通常與長鼻猴的保護區在一起,下午坐船看到河岸邊的長鼻猴。到了晚上就是螢火蟲時間。船夫搖著槳,我們的船在紅樹林間的河道慢慢地向前移動。抬頭看天空,滿天的繁星像鉆石鑲嵌在黑色的幕布上。低頭看四周,突然發現周邊的樹叢星星點點地發出白亮的光芒。這些散落在水邊的繁星,正是螢火蟲。成百上千只螢火蟲同時在發光,忽明忽暗,璀璨耀眼,好像做夢一樣。沿途的每一個樹叢上,都有著一大群星星點點發光的螢火蟲,好像被彩燈裝飾的圣誕樹。之后,船夫慢慢地把船靠近岸邊,有一些螢火蟲飛進了船艙里,等它們停歇下來時候我們就可以近距離看到它們的模樣了。船夫會提醒我們不要抓捕和傷害它們??赐曛?,船夫劃船離開了岸邊,在走之前又把船艙里的螢火蟲輕輕地引到了外面的樹叢上。
這個細節讓我們看到,對螢火蟲的保護體現在各個細節上,我們可以欣賞觀察它們,卻不能占有和傷害它們,喜歡螢火蟲就讓它們在屬于自己的環境好好生活,這樣才能讓每一個游客都能看到螢火蟲。螢火蟲為當地的旅游創造了可觀的收入,同時旅游業也為螢火蟲保留了生存的環境,這是一種雙贏模式。
馬來西亞的螢火蟲景觀
這種模式近年來在中國也有一些案例。在云南的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每年夏天都有賞螢活動可以參加,有專門的螢火蟲科普互動,持續好幾個月的時間,吸引了大量游客。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螢火蟲景觀 朱仁斌/攝
在湖北咸寧市通山縣有面積22平方公里的大耒山生態保育園及珍稀水棲螢火蟲種質保護區,保育園由守望螢火蟲研究中心運營。大耒山依山傍水,螢火蟲資源豐富。當地農民的傳統產業是種植水稻,收入微薄。守望螢火蟲研究中心與當地農民合作,引導他們采用不打農藥、不用除草劑、自然溪流灌溉等對環境友好的方式種植水稻,最終生產出來的“亮火蟲大米”銷售出去以后給農民提高了收入,同時又保護了環境,在當地還發展了螢火蟲生態旅游產業,達到了三贏的目的。
以上的案例,都是基于長期的積累和科學的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總而言之,想在未來持續看到螢火蟲生態景觀,保護螢火蟲的種群,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首先,就從反對螢火蟲放飛商業活動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