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差、支付結算難一直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民金融需求的不斷提高,這一矛盾顯得更加突出。目前,商河縣共有9個鎮、兩個鄉,農行在農村鄉鎮的兩家網點因營業時間限制,服務能力明顯不足。
面對服務缺失,應盡快滿足群眾的金融需求。“受銀行對成本控制、風險監管的要求,再增設網點存在現實困難。”農行商河縣支行行長范連濤表示。對此,該支行嘗試探索一種既符合現代商業銀行運營的要求,又能有效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環境的模式,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現代高效的金融服務。
2009年8月,山東省農行系統首家“惠農金融便利店”在商河縣殷巷鎮投入運行,該便利店按照銀行多功能標準的要求,配置了ATM取款機、BCDM存取款一體機、BCM自助終端、自助發卡終端,并配齊客戶經理、大堂經理等工作人員,現場指導農戶辦理業務。
截至目前,商河縣殷巷鎮、鄭路鎮、懷仁鎮、孫集鎮、白橋鎮、龍桑寺鎮6個鄉鎮駐地和楊莊鋪村已設立了7家農行“惠農金融便利店”。農行在這些便利店配備了22名值班人員、27臺現金自助設備、10臺自助終端、9臺自助發卡機,能夠為周邊523個行政村的30萬農民提供一般結算賬戶、銀行卡、電子銀行等多種結算服務。業務功能包括余額查詢、轉賬匯款、存款提取、話費繳納、農戶貸款自助借款、還款等,實現了24小時全天候支付結算服務。截至6月末,7家便利店共為農民辦理惠農卡2.3萬張,農戶小額貸款余額達5700萬元,開立電子銀行賬戶38870個。
劉祥所在的商河縣楊莊鋪“惠農金融便利店”有3名工作人員,他2011年底來到這里工作。他的家距離便利店只有300米,平時上班、夜間值班都很方便。劉祥說:“農民們白天下地忙農活,等回家想存取款時銀行都下班了。金融便利店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白天有人值守,晚上也有人值班,自助設備加人工服務,方便快捷。”
據了解,在大部分鄉鎮設立“惠農金融便利店”的同時,農行商河縣支行還在948個行政村設立了852個惠農通服務站,為農民發放惠農卡5.35萬張,把普惠金融服務的觸角延伸到了村落。
濟南市政府金融辦副主任李文峰表示,“惠農金融便利店”是集24小時自助銀行服務和人工服務于一身的創新型服務營銷渠道,是人性化、便利化、差異化、增值化的服務和產品平臺。通過夜間有人值守,滿足了農民的錯時金融服務需求,成為全天候的農村社區零售銀行,這一經驗值得推廣。
農行山東省分行行長益虎認為,在農村地區設立“惠農金融便利店”,延伸了服務“三農”的渠道,解決了農行在部分鄉鎮網點不足導致服務能力不匹配的問題,為廣大農民提供了普惠金融服務;優化了農村支付環境,為無銀行網點村莊提供了“家門口”式服務,既方便了農戶辦理金融業務,又極大地提高了支付結算效率;為農民提供了信貸支持,緩解了農村地區貸款的難題。“目前,我們正在將"商河模式"向全省推廣,讓更多的農民得到現代化的金融服務。”益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