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苑一區的做法是杭州婦聯建設服務型基層婦聯組織,服務大局、服務婦女、服務基層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杭州市婦聯根據不同婦女思想特點、利益訴求、興趣愛好,以項目化推動基層婦女工作務實、創新,提高基層婦聯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實現覆蓋群體最大化 哪里有婦女哪里就有婦女組織
按照“哪里有婦女,哪里就有婦女組織和婦女工作”的組織布局。近年來我市不斷擴大婦女基層組織覆蓋面,努力加強“婦女之家”建設。 截至目前,全市鄉鎮(街道)、社區(村)婦女組織覆蓋面已經達100%,機關事業單位的覆蓋面達80%,社區(村)“婦女之家”建設率與活動率達100%,創建236個區縣(市)示范“婦女之家”。同時,市婦聯還注重創新模式,實現橫向拓展。比如,積極探索創新在“兩新”組織中建立婦女組織的途徑和做法,在商務樓宇、商業街區、工業園區等女性相對集中的區域延伸,采取獨立、聯合、掛靠等多種管理模式,建立各類“兩新”婦女組織35456個,其中單建11732個。全面落實《婦女代表大會代表聯系制度》,通過代表履職方式與各行各業、各界別婦女廣泛聯系交流,充分發揮了婦聯“群英薈萃、人才聚集、聯絡廣泛”的組織優勢,把婦聯建成可依賴的“婦女之家”。
江干區凱旋街道婦聯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延伸拓展基層婦聯組織,暢通聯系和服務婦女群眾“最后一公里”。街道婦聯一方面積極向下延伸,推進婦聯工作進片區、進網格、進婦女興趣小組,通過組織開展家庭才藝秀、女性手工藝作品展等活動,打造“婦女之家”升級版。另一方面積極向外拓展,推進婦聯工作進市場、進商務樓宇、進小微企業,通過組織開展“巾幗墨寶行、筆墨聯眾心”書法交流等活動,宣揚職業婦女知性之美,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余杭區著力延生橫向婦聯組織體系。在流動婦女、新興領域的婦女群體中,建立街道新居民婦代會1個、村(社區)新居民婦代會87個。在商務樓宇、商業街區、工業園區等女性相對集中的區域延伸,采取“建、聯、掛、靠”等不同模式,成立“兩新”婦聯組織4653個,建成“兩新”組織“婦女之家”373個。
強基層重提升 實現服務水平最優化
不管是在農村,還是社區,好的基層婦聯帶頭人,憑借自身對婦女有感情、作風實、有能力的特點,調動基層婦女群眾的主動積極性,讓廣大婦女更好地實現價值、促進發展。
婦女工作要積極展開,靠的是廣泛的基層婦女人才資源。全市婦聯組織積極調動基層婦聯資源,發揮女代表、女委員、女大學生村官、女能人、社區婦女骨干、巾幗志愿者們的優勢,鼓勵她們大膽工作,勇挑重擔。對鄉鎮(街道)婦聯主席職位推行競爭性選拔,擇優選拔 “80后”女干部擔任鄉鎮(街道)婦聯主席。加大對農村優秀婦女的培養力度,了解女大學生村官工作情況,積極創造條件,為她們成長提供一定的服務和幫助,使婦聯成為女干部的培養基地。
桐廬縣江南鎮環溪村的村委主任兼婦女主任周忠蓮,以“生態人居提升”、“生態文化傳承”、“生態富民產業”三大工程為抓手,傾力打造“清蓮環溪”品牌,帶領全村婦女同胞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為村民打造一個美麗的“聚寶盆”。被劉云山同志稱為“我見過最能干、最有水平的村主任”。
處于城郊結合部的富春街道金秋社區,根據社區外來婦女、失地失業婦女居多,婦女文化水平較低、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實際,立足婦女就業增收主需求,在“婦女之家”開設來料加工就業技能培訓室,提供來料加工技能培訓、加工業務發放等服務,帶動社區婦女通過從事來料加工實現就業增收。富陽市新登鎮登云社區“婦女之家”根據社區年輕夫婦較多的實際,引入有豐富工作經驗的退休教師程雁飛等社會力量,建立“程媽媽工作室”,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婚姻家庭關系調適等個性化服務。
多途徑滿足需求 激發婦女工作活力
遍布城鄉的婦女之家,離婦女最近,最了解婦女需求,也是各級婦聯開展工作的重要陣地。如今,各個轄區范圍內的婦女之家已構建起在基層婦聯組織指導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自我教育”運作機制。現代女性大多工作忙、生活半徑大,許多社區的婦女之家,建立微博、微信、QQ群、手機報,及時把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部署直通到基層、落實到基層,引導廣大婦女群眾參與到“美麗杭州”建設行列中來。
下城區石橋街道婦聯的智慧網站是一個集“婦女之家”、志愿服務、生活資訊、房屋租賃、網上求職、網上在線學習、流動婦女生殖健康教育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性網站。QQ群則以“業同道合、趣同道合、地同道合”等原則建群,目前比較活躍的是各女性社團群、小候鳥群、姐妹包打聽群、相親交友群等。手機報則是全市首創,平均每十天一期,向婦女們發布最新的租房、就業招聘、子女就讀、石橋要聞,是大家熱衷的“口袋書”。現代化宣傳手段讓婦聯的工作看得見、摸得著,有影響,不僅拉近了婦女與婦聯之間的距離,還擴大了婦聯組織的群眾基礎。
臨安市板橋鎮上田村充分發揮婦女之家宣傳教育功能,讓“家”成為宣傳美德的陣地。村里的婦女干部們利用新婚夫婦行新人禮的機會,組織新人了解村史、學唱村歌、共植同心樹,通過莊嚴的儀式,將一家、一村的概念深深烙印在新人們的腦海。同時,上田村還通過“婦女之家”搭建的展示平臺,鼓勵婦女主動參與村書法和十八般武藝的保護傳承中。經過多年的培養熏陶,書法已經成為很多當地婦女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上田村的“婦女之家”也成為激發基層組織活力,打造服務型基層婦聯組織的生動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