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我好想你們,你們干活累嗎?希望你們早點回家。我會好好學習的。 ”朝陽縣根德鄉12歲男孩張鵬宇,在留守婦女兒童之家的心愿樹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父母在浙江打工,小鵬宇一直在爺爺奶奶的身邊長大。前些天,在鄉里的留守婦女兒童之家,小鵬宇和30多名留守兒童一起,穿上了愛心媽媽給織的新毛衣,寫下了新年愿望。
針對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缺少陪伴溝通、性格內向等問題,各地婦女兒童之家專門邀請專業心理咨詢師,開展了心理團體輔導項目。朝陽市目前有留守兒童8969人,其中農村8269人,由隔代長輩托管的占七成。為幫助他們健康成長,今年,朝陽市婦聯在留守兒童相對集中的鄉鎮新建了5所留守婦女兒童之家,全市總數達到12所,覆蓋了全部縣(市)區。
幾年來,每到扣大棚和插秧季節,大石橋市高坎鎮侯家、連三等村婦代會成立的互助組、幫扶隊,都會優先為留守婦女家里幫忙裝袋和插秧。昌圖縣寶力鎮針對留守婦女從事養殖項目的實際,專門成立了36個服務隊。為確保留守婦女家庭安全,昌圖縣每個自然屯都成立了義務護屯巡邏隊,每周輪換一次,對留守婦女家庭周圍進行重點巡邏和看護。
省婦聯有關負責人介紹,遼寧省一些勞務輸出大縣或留守婦女集中的地區,以“自愿組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為原則,分別成立了以村為單位、以合作項目為主體、以鄰里(街組)為單元的多種形式的留守婦女互助組,幫留守婦女排憂解難。
留守婦女忙于贍養老人、教育子女、操持家務及自家生產,難免產生不穩定情緒。一些基層婦聯和互助組及時疏導,提供精神文化服務,還開展文藝體育活動。昌圖縣建立了村級關愛留守婦女基層服務站,安裝了親情電話、電腦,配備了圖書、跳棋、跳繩等;義縣白廟子鄉興隆村,引領本村留守婦女開展家庭手工作品展覽、演唱會、秧歌健身舞比賽等;瓦房店市婦聯在新型女農民培訓、兩癌篩查、貧困母親救助等活動中,都把留守婦女作為優先對象考慮。一些基層婦聯還組織留守婦女開展科技知識、種植養殖技術、家庭教育等培訓,提升她們的生活技能,豐富她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