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在陜西省安康市石轉鎮,陳洋洋(左)、陳生生姐弟倆站在村里一扇傳統大門前;右圖:在廣東東莞打工的父母在一出租公寓大門前。
左圖:安徽省阜陽市八里河鎮9歲的徐如夢站在一片麥田里;右圖:徐如夢的父母在上海一處草坪上。母親已經決定一個人回家鄉陪女兒讀書。
左圖:在陜西省安康市石轉鎮,4歲的楊文璇站在村里的一處老屋旁;右圖:在遼寧省朝陽市一建筑工地打工的父親站在一處木料堆旁。
1999年,留守兒童問題被提出,2001年開始,一些相關協會、機構相繼成立為其呼吁。然而令人困惑的是,16年來,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居在農村的留守兒童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由這一群體衍生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日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調研報告《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九個突出問題及對策建議》,梳理出許多觸目驚心的數據和事實,令人傷感和憂慮。
留守兒童身心狀況堪憂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研在河南、安徽、湖南、江西、重慶、貴州等6個勞務輸出大省進行,調研結果反映出留守兒童令人擔憂的狀況——
49.2%的留守兒童在過去一年內遭遇過意外傷害。
43.8%的留守兒童對學習不感興趣,49.4%經常沒完成作業。
39.8%的留守兒童感到孤獨,其中經常覺得孤獨的留守女童達到42.7%。
同學朋友代替父母,成為留守兒童心里話的首位傾訴對象和遇到困難的第一求助人選。但需要警惕的是,有30.5%的留守兒童認為在校園里或周邊有不良幫派團伙,有25.7%認為有同學加入不良幫派團伙。
留守男童問題行為多,看電視、上網玩游戲的時間長,講臟話、瀏覽網上色情暴力內容、上學遲到、逃學、受老師懲罰的比例高,很多人不想學習。他們中認可“錢能解決所有問題”觀念的比例很高。據某縣綜治委反映,留守男童是當地犯罪青少年的重要群體,他們甚至被稱為“110的后備大軍”。
四年級兒童大多10歲左右,是道德水平從他律向自律過渡的關鍵階段,然而四年級留守兒童玩網絡游戲和在網上瀏覽色情暴力內容的比例在接受調查的6個年級中最高,他們當中76.7%的人經常想念父母。
一些外出務工父母將孩子放在寄宿學校學習。但調查發現,寄宿的留守兒童對生活滿意度相對較低。在“父親外出”“父母外出”“母親外出”三種類型中,“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整體狀況更差,問題更加突出。
在約6000萬名留守兒童中,還有200萬名獨居兒童,完全得不到父母長輩的照顧。另外,還有部分留守兒童反映自己有自殺傾向。
總之,留守兒童面臨著學習與生活中的重重困難,身心狀況堪憂。那么,留守兒童狀況堪憂根源在哪兒?怎么才能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呢?在近日舉行的“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研討會”上,專家們進行了深度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