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承擔家庭工作雙重壓力,女性社會支持度不高
本次媽媽社群調研選取了北京、廣州、杭州和鄭州的樣本,總體數據顯示,職業母親的就業困難不小。有接近一半的職業女性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一般,超過半數的女性認為自己承受著來自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當兩者發生沖突時,接近七成的(69.8%)女性會更多考慮家庭。在年齡組的類別中,30—39歲年齡組因為家庭放棄過工作機會占的比例最高,為40%,但是在女性參與工作意愿的調查中,這部分女性參與意愿是最強的,達到24.4%。
此外,在社會支持方面,報告分析了女性獲得的家庭工作支持以及社會提供的公共空間和服務,但這兩者都不容樂觀。首先是來自家庭的工作支持,女性得到的支持程度仍不高,從配偶家務的支持度上看,即使是面對有工作的妻子,男性配偶在家務勞動上的支持仍然很少,僅有12.4%的丈夫參與家務勞動,大部分配偶參與家務勞動時間少。
相比配偶的支持,父母對女兒外出工作支持度較高,僅有三成(36.3%)的父母不支持女兒外出工作,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有一定的獨立性。
另外在社會公共空間,接近七成(68.0%)的女性很少甚至沒有在公共場所看到過母嬰室,更談不上使用,但是她們對母嬰室對需求很大,接近九成(86.2%)對女性都認為應該設置母嬰室。而在公共服務方面,接近半數(49.2%)的女性認為所在單位很少甚至沒有協助自己工作的措施。
討論:政策沒有落實到女性個人,加強第三方作用
針對職業母親工作難,工作環境支持不佳等問題,參會人員進一步補充了相關政策。報告起草人石燕指出,社會支持對女性很重要,但在社會政策的具體執行環節,只整體地考慮家庭,沒有落實到女性個人使女性權益大大縮水。比如單方面強調給女性放產假反而不利女性就業。
針對具體政策,參會人員黃琦談到日本的經驗。日本的一些公司考慮到全職母親的處境,為了彌補雇員妻子養育子女帶來的家庭收入損失,會規定,男性雇員結婚以后,在領取工資的時候將會獲得雙份報酬,其中一份報酬是用于支付給為家庭放棄職業生涯的婦女。而體現了社會對女性應有的責任。在社會背景回顧中,另一參會人員管向梅談到單位制之后,社會福利沒有很好滿足女性就業需求,并認為要加強社會組織在新時期的社會服務作用,要推動專業社會工作在女性團體中的作用,推動女性發聲和行動力。
建議:長遠之策,去污名化和女性賦權
根據報告,媽媽社群在社會參與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有超過七成的女性(占71.1%)愿意參與倡導就業機會平等,僅有4.6%的女性不愿意參與,而在倡導性別友好的工作環境意愿的調查中,68.8%的女性愿意參與到其中,3.8%的女性不愿意參與。對此,在場參會人員達成一致共識,并認為從長遠來看,應該幫助女性去污名化和進行賦權,為母親就業爭取多元、包容的環境。
公益機構南京天下公工作人員江亞萍特別提到,如果要發揮弱勢群體作用,不光要爭取支持性的環境和社會認同,還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宣傳和發聲來增強女性的主體性。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陳亞亞對媽媽社群里的單身母親也有所回應,認為社會的污名和歧視給單身母親帶來不少障礙,特別在就業領域中,應明確反對針對婦女的生育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