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留守兒童:等來了父母,也等來了爭吵
2015-03-03來源: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作者:樊未晨
 留守兒童:等來了父母,也等來了爭吵

2月13日,北京,來京和父母團聚的留守兒童受邀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展覽。

    □“沒有哪次見面是不吵架的,而且孩子越大吵得越兇”

    □“在這里也很難跟他們說上話,不如回去,還可以找同學玩兒”

    □“每到放假我媽就讓我到北京來,可是在我心里北京沒有我的親人”

    “你給我買車票,我要走!”15歲的小國說。

    “有本事你走著回去!”邱立花喊道。

    小國隨即摔門而出,6個小時之后才回家。

    邱立花和小國是一對母子。邱立花和丈夫都是河南人,已經在北京打工20多年,丈夫在建筑工地,邱立花在一家公司做保潔。

    這個春節,邱立花夫婦沒有回老家,讓正在上高中的兒子來了北京,既能闔家團圓,又不耽誤掙錢。

    “剛來幾天還挺好的。”邱立花說,“沒過一星期就開始跟我鬧別扭,昨天他爸差點兒動手揍他。”

    邱立花說這話時是大年初三。

    從邱立花所住的北京西四環,再往西北方向走就到了西山腳下,河南人武小華在這里為那些租了土地的北京人打理菜地。

    邱立花跟兒子慪氣的那天,武小華也在跟來京過年的16歲女兒鬧別扭。

    邱立花的兒子和武小華的女兒都是留守兒童,一年到頭只有春節這幾天才能見到父母,但是難得的團聚往往伴隨著激烈的沖突。

    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大約有6102.55萬人,占農村兒童的37.7%。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去年年底剛剛完成的一項名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研究報告》顯示,留守兒童的父母回家頻率不高,22.7%的父母一年以上才回家一次,有26.2%半年到一年回家一次。也就是說,有3000萬孩子至少半年才能見到一次父母。

    短暫的團聚一方面讓父母子女都感受到了溫馨和甜蜜,但另一方面,由于平時溝通不夠,留守兒童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也容易在這個時候激化。

    “沒有哪次見面是不吵架的,而且孩子越大吵得越兇。”邱立花說。

    見面團聚并不意味著父母能把時間留給孩子

    “每到快過節了我們的電話費就特別多。”云南省鎮雄縣的男孩李小剛說,春節前,外出打工的人陸陸續續回到家鄉,每每看到有人回來,李小剛就會跟姐姐、妹妹一起給父母打電話,催問他們的歸期。“雖然他們告訴了我們火車票的日期,但我們還是擔心,擔心他們是在騙我們,擔心他們突然有事回不來了”。

    孩子們盼到了父母,但父母不一定有時間陪他們。

    邱立花住在北京西四環附近的“城中村”,房子是當地居民建的三層小樓,共住著六七戶人家,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平時還算熱鬧,但春節期間別人都回老家了,只剩下邱立花一家,非常冷清。

    小國到達北京時是傍晚,當時邱立花還沒有放假,她特意請了幾個小時的假把小國接回家,并做了小國愛吃的炒大蝦。

    之后的每個白天和晚上都是小國一個人在家。“媽媽每天晚上回來已經很累了,她最多問一句白天學習了嗎?第二天早上我還沒起床她又要出門了。”小國說。

    整個春節邱立花只在除夕和初一休息了兩天,其他時間都去別人家做小時工了。休息的那兩天,一天去北京的親戚家吃飯,還有一天去逛商場買衣服。

    小國和媽媽的戰爭爆發于初二早上。那天一早小國很希望媽媽帶他去轉轉北京的廟會,但是邱立花卻告訴他,之所以選擇留在北京過年就是為了春節好找活兒,能多掙些錢,臨走時讓小國留在家里寫作業,“回來我要看”。

    晚上回家,邱立花沒有看到小國的作業,而是小國執意要回老家的倔強。“在這里也很難跟他們說上話,不如回去,還可以找同學玩兒。”小國說。

    “孩子24小時都會想媽媽。”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教授段成榮說,但是,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沒有意識到陪伴孩子是一種責任。

    段教授介紹,《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明確提出,“提高留守兒童家長的監護意識和責任。”“能夠把它寫到綱要里去,是經過很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但對此的宣傳和推進還不夠”。

    很多父母覺得“給孩子掙錢”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其實,孩子們最需要的是陪伴,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尤甚。

    如果意識不到這些,即使父母專門回鄉團聚也不意味著專門的陪伴。記者在春節期間想約云南一名留守兒童的父親進行電話采訪,電話從年前打到年后,每次接起電話時,這位父親都在麻將桌上。

    學習和成績是留守兒童與父母矛盾的焦點

    多數留守兒童與父母的矛盾都是緣于學習成績。

    剛參加工作的曉輝說,小時候的春節總是先甜后苦。當時爸爸在外地工作,過年前,爸爸回來的第一天對曉輝來說就像天堂,“不僅有新衣服還有很多新奇的零食”。但很快就“從天堂掉到了地獄”:爸爸看了成績單以后,就會“一頓胖揍”。

    留守兒童的父母大多十分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我們倆連小學三年級都沒有念完,基本就算文盲了。我們不能讓孩子走我們的老路。”李小剛的爸爸李云虎說。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做的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父親、母親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下的分別為72.8%和67.9%,受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他們大多只能從事體力勞動,他們努力掙錢,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求學這條路上能“走得更遠”。

    但現實是,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日常學習也無人督促和輔導,再加上農村教育整體質量薄弱,很多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并不理想。李小剛現在上高一,留過兩次級,和他同齡的孩子已經要參加高考了。

    “我媽給我打電話,第一句話肯定問‘在哪呢?’第二句話一定是‘考試多少分?’”小國說。

    調查顯示,六成留守兒童與父母至少一周通話一次,這其中,81.9%的留守兒童認為父母關心的是自己的成績,只有5.8%認為父母關心自己的情緒。

    小國跟媽媽在春節期間爆發的矛盾,還是跟學習有關。

    知道父母在外打工不容易,所以小國學習一直很努力。但上了高中后,他在學習上越來越吃力,期末考試成績竟然是全班最后一名。

    整個寒假,小國都沉浸在懊惱、沮喪中。而邱立花除了懊惱之外還著急,但又找不到好的辦法,就取消了兒子所有的娛樂項目,每天催促小國寫作業、學習。

    “其實,我來之前是做好計劃的,但是被她這么一催,心里更煩了。什么也不想學了。”小國說。

    親子矛盾的根源在于長期分離造成的隔膜

    根據全國婦聯2013年發布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2005~2010年,農村小學、初中學齡階段留守兒童和大齡留守兒童規模降低了9.65%和19.68%,而學齡前留守兒童規??焖倥蛎洠龇_47.73%。

    一些留守兒童父母有這樣一個認識誤區:學齡前不重要,等上學了再自己帶。殊不知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關鍵期是在學齡前,如果錯過這一關鍵期,孩子即使到了父母身邊也很難再建立親密關系,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親子關系要么冷漠,要么矛盾重重。

    在北京打工的甘肅人杜小紅是兩個男孩的母親。

    這個春節,因為大兒子的一句話,杜小紅沒有回家。已經十五六歲的男孩在電話里對母親說:“春節是不是能掙更多錢?你別回來了,多掙點給我買摩托車,掙不夠錢就別回來。”

    類似的對話基本上是這兩年杜小紅與兒子溝通的全部內容,而兒子與杜小紅的丈夫之間基本不說話,只要說話就是吵架甚至動手打架。

    留守兒童與父母在春節期間出現的矛盾、爭吵,歸根結底還是在于父母與子女因長期的分離造成的隔膜。

    “每到放假我媽就讓我到北京來,可是在我心里北京沒有我的親人,只有在奶奶那里我才是公主,在他們那里(父母在北京的家——記者注)我就是客人,我怎么待著都不自在。”武小華的女兒紅紅說。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做的調查顯示,生病時,僅有約半數留守兒童會告訴父母(48.3%),一成多留守兒童自己去看?。?5.2%),僅有一半的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課余時間經常去哪里或干些什么。

    改善留守兒童與父母關系的關鍵在于父母一方。

    中華女子學院副院長、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明舜認為,關愛留守兒童,無論是研究者還是法律政策的制定者,都應該樹立正確的理念,首先是在利益平衡中應該突出兒童利益優先。其次是在監護制度中強化義務和責任。只有監護人盡了責任和義務,被監護人的權利才能夠真正地實現。

    “留守兒童問題備受全社會關注,這么多年來大家也都在呼吁,但好像很難解決,最大的難處就是沒有法制保障。”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朱永新說,從立法的角度來看,社會領域的立法一般是比較困難的,立法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一時不能立法,我們可以提出一兩條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和辦法。例如,保證父母必須有一個留在孩子身邊,如果沒有,必須指定監護人,對監護人的條件要有明確的限制,同時設計相應的補助措施。

    確實亟須立法。這個春節,與李小剛同村的小芳沒有等到自己的父母,她今年已經12歲了,在她的印象中父母只回來過兩次……

    (本文中的未成年人均為化名)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