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中國年貨大數據報告發布
網購年貨“土”“懶”“饞”
如果今年您只買了1件年貨,可就“拖了全國人民的后腿”。5天共賣21億件年貨商品,相當于全國人民每人買走了1.5件——這是昨天阿里聯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年貨大數據報告中披露的數據。
懶
80后、90后聯手貢獻八成訂單
報告顯示,如果按照阿里巴巴平臺上活躍用戶數4.07億人計算,相當于每人買走了5.2件年貨。這其中,70%的訂單是通過移動端完成的,15%的訂單來自村里,90后和80后消費者,聯手貢獻了81%的訂單,年輕消費者仍是年貨消費的主力。
在阿里年貨節期間,一些新年貨如母嬰等商品有所上升,顯示出愛子指數上升;不少消費者也選擇給父母老人購買禮物,老年手機、老年服裝、廣場舞用品等長輩用品銷量也有不俗成績,孝子指數也在攀升。
此外,最愛買洋年貨的十大城市中,北京名列第三,前兩名則是廣東與深圳。
饞
食品類銷量增165%
猴年春節依然是個吃貨的春節:食品類商品的銷量比平時增長了165%,食品在年貨消費中的占比僅次于服裝,遠高于電器、美妝飾品、家居用品等其他品類,說明舌尖味蕾絕對是置辦年貨的重要考慮。
猴年春節,村里人也有機會大規模購買到高品質的國內外商品,農村也展現出強大的消費力。中國年貨大數據報告顯示,全國超過1.2萬個農村淘寶服務站參加了阿里年貨節,消費比平時增長331%,平均每筆訂單為262元,對比2015年12月的筆單價121元,增長了141元,增幅達到117%。“過新年穿新衣”的傳統習俗在農村依然濃郁,村民在網上購買最多的年貨仍是衣服。由于農村男性消費者比例較高,電子電器類產品也深受農民兄弟喜愛。手機、Q幣卡、平板電視和網游充值的購物需求頗為旺盛。
農村的消費群體中,泛95后成為農村網購新勢力,他們偏好購買服裝、美妝、大家電和服務類產品。
土
最愛采購家鄉特產
對比各省的特產和各省最愛購買的年貨可以發現,“吃貨”們在春節最愛的還是家鄉土特產。無論走得多遠,春節最眷戀的就是那口家鄉味。內蒙古、福建、四川、山東、山西成為最愛家鄉味的前五大省份,近六成內蒙古消費者購買了奶酪、牛肉等內蒙古特產;超三成浙江消費者購買了石斛、楓斗、香榧、黃酒等浙江特產;超四成福建消費者年貨清單里有金駿眉、正山小種等福建好茶。
殷呈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