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海口紅色村莊塔昌村。 陳英清 攝
走進海口市瓊山區大坡鎮塔昌村,20多棟小樓房整齊排列在道路兩旁,百年荔枝林下,健身器材、休閑長椅一應俱全。滿眼蔥郁的村莊,就像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這里原來一間完整的房子都沒有,現在家家戶戶都住小樓,大多數人家都買了小車。”71歲的陳綿興說。
塔昌村內的紅色主題雕塑。 陳英清 攝
塔昌村是紅色村莊。在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艱苦歲月,全村有57人入黨,經歷了敵人一次次血與火的洗禮,先后有50多名黨員和90多名群眾為了革命事業獻出寶貴生命。村莊曾三次遭血洗變成“無人村”。
作為烈士后代,陳綿興從長輩那聽來的革命故事歷經數十年依然記憶猶新。“村里的房屋被日寇燒毀,全村沒有存下一間房子。”陳綿興說,解放戰爭勝利后,僅剩的9人回村時,村中到處是殘垣斷壁,荒草叢生,“當時村民窮得連種子都買不起,只能到隔壁村去借,餓了就拿野生的菠蘿蜜充饑。”
塔昌村特色民居。 符宇群 攝
在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激勵下,塔昌村鄉親們在“殘垣斷壁”上努力重建家園。由于靠近全國最大的胡椒生產基地東昌農場,自上世紀80年代村民們便開始大規模種植胡椒,塔昌村開始出現“萬元戶”。到上世紀90年代,村民蓋新房、買摩托車已相當普遍,成為遠近聞名的“胡椒村”。
2013年,通過“政府引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塔昌村開展城鄉統籌示范村和美麗鄉村創建工作。短短兩年時間內,完成24棟特色民宅、紅色文化公園、展覽室、親水平臺等20多個項目建設,一舉改變了過去“垃圾靠風吹,污水靠蒸發”的舊貌。
塔昌村村民小組長張新建介紹,如今,塔昌村已完成“整村推進”改造,民宅及水、路、電、網等基礎設施全部完成,胡椒、橡膠等傳統產業穩定發展,青檸檬、蜜柚等新產業漸成規模。2020年,塔昌村評上了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村民人均年收入超2萬元,塔昌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富裕村。
塔昌村內的特色壁畫。 符宇群 攝
傅后彬是塔昌村革命先烈的后代,他的堂叔傅烈軍參加了瓊崖縱隊,被譽為“神槍手”,1942年犧牲。如今他繼承了先輩勤勞勇敢的品質,成了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依托本村產業,傅后彬在村里做起了農產品收購。家里蓋起了兩層小樓,還購置了小汽車。
“美麗鄉村建設讓塔昌變得整潔舒適,村里的紅色文化公園、農家樂生態長廊、親水垂釣平臺設施等,受到游客青睞,每到節假日,吸引城里市民游客前來觀光游玩。”張新建說。
在鄉村振興之路上,吃好“旅游飯”是塔昌村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張新建說,塔昌村下一步計劃整合周邊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旅游線路,將紅色文化和綠色生態相結合,打造原生態民宿,發展旅游新業態。
“我和哥哥承包了村里的農家樂餐廳,目前正在裝修,不久后開張迎客。”傅后彬說,塔昌革命歷史是代代村民心中的驕傲,發展紅色旅游,塔昌村未來的人氣一定會更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