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放生·護生·環保
2006-05-31
放生·護生·環保

  林清玄

  
  放生有時并不能真正積功德,反倒鼓勵不肖商人捕捉野生動物,甚至破壞山
林的生態。我們何不從放生到護生,一起來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呢?

  北投佛教文化館與農禪寺,把信眾捐來作為放生的錢共一百三十萬元,轉請
臺北市立動物園興建了七座鳥園,專門收容為人棄養或遭人傷害的稀有鳥類,這
些鳥園叫做“護生鳥園”。
  我讀到這個報道,忍不住喝彩,佛教界千余年來講“放生”,已經成為積習
難改的行為,由于放生積功德的觀念,鼓勵了那些不肖的商人捕捉野生動物來賣
給佛教徒,動物在捉放之間吃盡苦頭,甚至橫死山林。也由于放生,放鳥則破壞
山林的生態,放魚則破壞河流的生物鏈,非但被放的魚鳥、烏龜不能得救,反而
害了山林河流里原住的動物。又由于被放生的動物都是繁殖畜養,根本沒有野生
的能力,每次有佛教徒放生就尸橫遍野,令人不忍卒睹。
  放生已經成為環境森林破壞的大問題。我的弟弟從前住在阿里山,他說阿里
山是佛教徒放生的熱門地區,放生活動幾乎無日無之,每回放生法會過后,佛教
徒呼嘯而去,留下滿地的鳥雀,或掙扎死去,或奄奄一息,或成為野貓野狗的食
物,連非佛教徒看到那種“慘烈”的畫面都會落淚,搞不懂為什么慈悲的佛教徒
竟有如此無知野蠻的行為。
  我也曾問過許多環保專家、生物專家,談起佛教徒的放生行為,他們也都表
示,在山林溪流胡亂放生是愚蠢的行為,對環境與生物有百害而無一利。
  從前,我也時常參加放生活動,雖然眼見許多動物當場死亡,有些師父告訴
我們:“它們是當場得到超度,轉生善處了。”我心里雖然有許多疑惑,但也曾
想:放生最可貴的不在行為,而在慈悲之念,如果人有一念之仁,放生的功德就
圓滿了。
  后來我逐漸發現,我們佛教徒講放生,大部分不是為了真實清凈的慈悲之念,
而是為了做自己功德的一念之私。例如我們平常并不做慈悲的事,一旦事業不順
利了,就去放生;一旦家人生病了,就去放生;一旦發財了想做一點功德,也去
放生;于是無數的生靈成為我們功德的籌碼,我們以鳥、獸、蟲、魚的生命來作
為我們自私的賭注。久而久之,很慈悲的放生行為竟成為生命的悲歌。
  從慈悲變成悲哀,從“一念之仁”到“一念之私”,想必是佛教徒所不愿見
的。
  現在,我們到全省各地的水庫,幾乎在水庫旁邊都有整條街在賣“活魚三
吃”,一天要宰殺幾噸的活魚,有一次我問魚店的老板:“這水庫怎么可能有這
么多活魚呢?是不是從外地市場運來賣的?”魚店老板的回答大出我的意料,他
說:“怎么不會有呢?我們這水庫的上游,常常有佛教徒整卡車整卡車的載鯉魚
來放生呢!”
  弟弟告訴我,在阿里山也有許多人架鳥網,以捕捉那些放生的鳥類維持生活,
如果抓到那還活蹦亂跳的小鳥,就再賣給人放生,如果抓到奄奄一息,甚至死亡
的小鳥,就賣給山產店烤小鳥。
  這是放生所帶來的實情,卻很少人去思考。更嚴重的是環境的破壞,放生的
人大概都假想魚鳥在河海森林都可以活得很好,其實不然,我們可以想像把數萬
只豬牛雞鴨放到山林的情景,就可以知道,長期被人類豢養的動物根本早就失去
自我生存的能力;即使它們能夠存活,也會使環境失衡,從前福壽螺、巴西龜、
食人魚對環境的破壞可為殷鑒。
  放生行為帶來的缺失既是罄竹難書,而放生的利益只是為了自私的功德,為
什么佛教徒還如此熱衷于放生呢?是不是有什么方式可以取代放生呢?是不是大
家都愿意對放生做更深入的思考呢?
  我覺得北投佛教文化館與農禪寺提倡的“護生”,就比放生更有意義,可以
取代傳統放生的觀念,鼓勵佛教徒一起從事惜生、護生的工作,比放生的行為更
重要,當然也更有功德。
  推動以護生代替放生的圣嚴法師說:
  佛教一千多年來提倡放生,是為了保護自然生態,鼓勵大家不要濫捕、濫殺。
可是,在今天的社會,放生已變成是污染環境、破壞環境的行為。
  例如三年前我們還在放生烏龜,每次抓到的烏龜,身上都刻了好多字,不知
被人家放過多少次了,在被人抓抓放放的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生態不對的話,
會死掉一部分。
  魚也有相同的情形。魚類原屬于自然界的,但現在有許多是人工培養的,人
工養的魚再放回自然界去,一定會死掉,而且會對當地的水造成污染。
  鳥類也是。過去我們買山產店的鳥回去放生,甚至現在每年佛菩薩生日、紀
念日的時候,很多寺院仍然會舉行放生。于是在放生日的前幾天,山產店就會派
出很多人到中南部去捕鳥,抓了再送到臺北的寺院門口,賣給佛教徒放生。這種
行為不是在放生,而是在殺生。根據專家研究,這種把自然界的鳥抓來再放生,
一百只鳥中,存活率只有三十只,甚至會低到只有五六只存活。若是買人工養的
名貴的鳥來放生,一百只當中的存活率等于零。
  所以,我們現在大聲疾呼,放生的觀念應該要改變,是要保護自然才對。
  要改變長久以來的“放生觀念”,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這里面要有理性的
思維,并且承認從前我們的放生觀念是有缺失的。如果我們能從這一點來認識、
來覺醒,才是最大的功德。
  宋朝的大文學家蘇東坡有一則軼事,說他的愛妾是虔誠佛教徒,熱衷于放生,
有一天到山林里放生回來,看見庭中一群螞蟻正在爭食掉落的糖,她一舉腳把螞
蟻都踩死了。
  蘇東坡看見了,不禁感嘆的說:“你放生是為了慈悲,原是好事,但是為何
獨厚禽鳥,而薄待于螞蟻,這不是真實的慈悲呀!”
  放生原是慈悲的好事,是由真實的慈悲心來發展;我們今日既然看到放生帶
來嚴重的問題,應該聞過則喜,一起使“放生”成為“護生”,甚至呼吁佛教徒
共同為“環境保護”而努力。只有人人保護環境,建立當下與永遠的凈土,生靈
才可以得到真正的保護。
  有遠見的法師大德都主張以“護生”、“環保”來取代傳統的放生,像圣嚴
法師就把一九九二年定為北投佛教文化館、農禪寺、中華佛教研究所的“環保
年”,希望佛教徒實踐環保工作,不要透支自然資源,使子子孫孫都有資源可用,
他不斷地呼吁我們佛教徒“要節約,戒貪,戒殺,少用自然資源,才愈能夠對我
們未來的天國也好,未來的凈土也好,積存愈大的功德。”
  像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也在演講開示時一再呼吁弟子要珍惜資源、保護
環境,說:“我們要存著一份戒懼謹慎的恭敬心,尊重天地萬物。”使慈濟人都
能大力推動環保理念,甚至實踐資源回收,使回收的資源轉化為真正慈濟利生的
事業。
  在現代,當我們說到功德,應該分成兩方面,一是來自于人心的凈化,使人
人生起仁民愛物的心;二是來自于環境的凈化,使眾生都能活在清凈的環境中,
免于恐懼,這才是真功德。
  我們何不從放生到護生,然后一起來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呢?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