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站在圍堰的虹吸水管前,等圍堰內的水位達到139米就可以起爆
大壩三期圍堰明日爆破拆除
將采取“波浪式”的爆破方式,預計12.54秒完成剛建成17天的大壩全線擋水,為10月蓄水至156米作準備
隨著三峽大壩全線建成,為三峽蓄水、通航和施工期發電立下汗馬功勞的三峽工程三期圍堰,即將功成身退。6日16時,三期水圍堰將準時爆破拆除,剛建成17天的大壩全線擋水,為今年10月蓄水至156米作準備。
起爆網今天完成體檢
據介紹,三峽工程三期圍堰爆破規模和難度都非常大,被稱為“天下第一爆”。
負責此次爆破的葛洲壩集團易普力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領昨日透露,為保萬無一失,今天將對整個起爆網絡進行最后的全面“體檢”。
“這次爆破,起爆點超過了2000個。”中國工程爆破協會副理事長張正宇介紹,這些爆點,由2500枚數碼雷管控制著。每枚雷管都由20-60米的引線連到各個爆點,然后再連接到一根長約600米的主引線上。在主要引線的另一端,是18-21個編碼器。
記者在現場看到,爆破指揮部就在圍堰上游直線距離大約100多米的一個孤島上,可俯瞰整個圍堰。爆破指揮部的起爆器只要一啟動,“天下第一爆”就正式炸響。
12.54秒完成爆破
昨天,在三期圍堰爆破作業現場,葛洲壩集團爆破副總指揮邢德勇告訴記者,將采取“波浪式”的爆破方式。經過精確計算,爆破將在12.54秒內完成。
“波浪式”爆破究竟是什么樣?邢德勇解釋說,爆破最開始是從圍堰左端開始的,圍堰左連接段最先起爆,緊接著在很短時間內,圍堰中部起爆,然后是右連接段起爆,就像波浪一樣從左向右推進,如果用“多米諾骨牌”來描述,是最恰當不過。
據了解,埋在堰體中的每一枚雷管,內部都有一塊芯片。在這枚芯片上,分別設定了延時。也就是說,通過延時設定,讓每一段圍堰的爆破自動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先后起爆。
拆除段穿上“鋼衣”
一些黑色的膠帶,昨天覆蓋到了圍堰上。“除了這些膠帶,還有鋼絲網。”邢德勇有點神秘地指著圍堰上正在作業的工人說。
裹膠帶、覆蓋鋼絲網出于什么目的?原來,是為了防止在爆破中被炸碎的混凝土塊形成飛石。
根據安排,圍堰左右連接段共140米的長度,采取的是炸碎拆除方式。這種粉碎性的爆破,勢必形成飛石,并可能傷人或傷害三峽大壩其他建筑。
用膠帶裹起來,實際上是形成了一道防護網絡。“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就是防護。”易普力公司在現場的副指揮劉小鈞說,這種膠帶的柔性,可以有效地削減爆破產生的飛石的力量。
而140米長的堰段,用的膠帶就長達2000米。
光是膠帶還不行,為防止飛石,這140米長的粉碎拆除段,“享受”到的可是“軟硬兼施”的“待遇”:膠帶上還將蓋上鋼絲網。
起爆彈和雷管花掉300萬
既然號稱“天下第一爆”,這次的圍堰爆破究竟得花多少雷管和起爆彈?
劉小鈞透露,光是起爆彈和雷管,花掉的錢就超過300萬元。
每個孔裝兩根雷管、兩枚起爆彈,花費超過2600元。這次爆破,有1000多個孔,300萬元就全部“埋”在了這些孔中。
三峽大壩戒備森嚴記者采訪頗費腦筋
連日來,三峽大壩戒備森嚴,沒有特別通行證,根本進不了圍堰爆破的施工作業區。
為了到達施工現場,記者昨日好不容易找到一名“串串”,給他開出價碼:“100塊錢,送我們到圍堰。”
還好,他原來在三峽工地上開工程車,與很多現在還在開工程車的駕駛員熟悉。
5分鐘后,我們登上了一輛掛著河南牌照的工程車。在通過兩道崗哨時,我們的心里惴惴不安,好在沒有引起武警懷疑,我們才得以順利進入施工現場,完成了這次采訪。
來源: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