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五日是第三十五個世界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是“生態安全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國家環保總局一位負責人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生態安全,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一是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區和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最重要、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截止目前,全國共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兩千三百四十九處,面積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類型比較齊全、布局比較合理、功能比較健全的全國自然保護區網絡。建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是中國生態保護的一項新舉措。為科學確定不同區域的生態功能,國家環保總局正在組織編制《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依據區域主導生態功能劃分為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洪水調蓄、農業發展和城鎮建設等7類生態功能區,根據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和生態極敏感區的分布,提出陸域生態功能保護重點區域作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優先地區。
二是加大資源開發的生態保護力度,加強了水資源開發生態保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設節水型社會。
三是開展生態示范系列創建工作。
四是加強農村生態保護。
這位負責人說,中國生態保護還面臨不少的問題: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環境脆弱區占國土面積的六成以上;生態環境壓力大,中國人均資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單位GDP能耗、物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生態保護相關政策、法規及標準不完善,中國已頒布了一系列有關環境保護與自然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側重點不同,缺少綜合性的生態保護法;生態保護投入不足,資金投入少、投入渠道單一,生態治理工程效益有待繼續提高;生態保護的科技及信息支撐薄弱,生態保護科研力量有限,難以為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撐作用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