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首批60名大學生村官今天圓滿結束三個月的試用期,
今年初,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人才進村”工程啟動,計劃用3至5年的時間,實現每村至少有1名高校畢業生的目標。3月7日,作為北京市首批試點的30名大學生在延慶縣康莊鎮隆重上崗,擔任村書記助理和村主任助理職務。
經過3個月的試用期,60名大學生大多已回校辦理畢業手續,平谷和延慶的基層村鎮對他們的表現很滿意。60名學生都明確表示,畢業后要回到農村工作,從7月開始,這些“見習村官”將成為各村村委會的正式工作人員。昨天,本報記者分別采訪了其中三名大學生。
“孩子們有什么不會的都找我”
學生村官:陳娟 所在村:平谷區羊村
來自中國農業大學農學學院的陳娟是首批試點村官中唯一的碩士生。找到她的時候,她正在義務輔導村里孩子的功課。“快中考了,孩子們有什么不會的都找我,我也是‘有求必應’!”
陳娟現在在村里自己種了些藥用蔬菜。“還是小規模栽培,每種就種了一點兒,看看效果如何。這菜有保健作用,城里人都流行吃這個,要是栽培成功的話應該銷路不錯。”
“基層工作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優勢。我是學農的,水果、蔬菜的科學生產和新品種的改良,農產品銷售鏈的拓展,農民市場經濟觀念的培養等,每一處都有可以深入進去的地方……”
陳娟說,在學校待幾天就回來,“現在農村忙呀!”話里話外,感覺她已經把這兒當成家了。
●村民心聲:“你們啥時候回來呀?”
平谷區蔣里莊村村民張秀芹看著村官們返校,當頭就是一句:“你們啥時候回來呀?不會不回來了吧,我閨女暑假還找你們問功課呢!”
“我要為大伙做點事”
學生村官:胡志明 所在村:延慶康莊鎮大營村
23歲的北京農學院農學專業畢業生胡志明上來就報短,自己對農村認識還是太淺,開始覺得專業挺對口,后來發現村民竟然把自己當成了“萬金油”,什么問題都找他。在學校里學的真不夠用了,跟著村支書調解家庭糾紛,他自己感嘆法律知識太少。
他說,自己現在除了是村里防治病蟲害的技術員,還要參與村里的各種事務。他和另一位大學生村官編寫了村里3到5年發展規劃。“已經完成第三稿了,剛才才交到鎮里。”
胡志明曾經得到市里一家廣告公司的試用通知,那份工作月薪3500元。他卻一點都不后悔選擇“下鄉”:“回學校完成畢業論文,可還會惦記著地里的蟲害。我們兩個學生已經商量好了,勻開時間輪著照看。我肯定還會回來,畢竟我想為大伙做點事。”他說。
●村民心聲:“他們沒提過什么要求”
村婦聯主任王秀梅告訴記者,大學生到村里后帶來了很多新變化。“大伙都想看看大學生,農村里來個大學生挺不容易。我們問他們還需要照顧點什么,他們從來沒張口,也沒提過什么要求。”
“就把我當成咱村里人!”
學生村官:劉峰 所在村:延慶康莊鎮榆林堡村
“在農村和在公司打工簡直是天壤之別。”北京林業大學信息管理專業的劉峰說,在公司或許干好份內的事情就可以了,但是在農村當個“村官”簡直需要“萬事通”。
“比如幫著寫房屋租賃合同、調解糾紛、做規劃、整治環境、做宣傳等等,的確是什么活兒都干過了。”這段時間他感觸最深的就是,村民太熱情、太樸實。“我們還沒進村,村里已經在我們的住處買好了米面。很多村民經常來看我們,感覺我們簡直像客人。我就和大伙說,別把我們當外人,我們就是咱村里人。”
●村民心聲:“他們競選村干部我肯定支持”
64歲的王玉安是村里的會計,他說,大學生綜合素質好,村里人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要是他們將來競選村干部,我肯定支持。”
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