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民間文化遺產 共建和諧繽紛中國
公益中國沙龍第九期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成功舉辦
來源:鳳凰網
新疆龜茲歌舞團精彩舞蹈表演。
吉林延邊民族藝術團團長吳燕精彩舞蹈表演。
公益中國網 2009年11月17日,適逢“中國民族民間服飾文化暨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成果展”舉辦之際,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公益中國網聯合主辦的第九期公益中國沙龍“搶救民間文化遺產 共建和諧繽紛中國”座談活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成功舉辦,新疆龜茲歌舞團、吉林延邊民族藝術團現場展示了其民族舞蹈藝術。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錦強致辭。
11月12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民族民間服飾文化暨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成果展”囊括了我國56個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服飾作品,并有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的服飾制作技藝現場表演、少數民族服飾歌舞演出。此外,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還展示了近些年來組織實施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所取得的多方面的重要成果。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近年來一直在推動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取得了矚目成就,如組織少數民族民歌調查、實施傳承人保護、搶救“5.12”地震災后瀕危羌族文化遺產、搶救和保護藏區唐卡藝術等方面都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表示,保護民間文化是當代人的使命。
貴州苗族刺繡傳承人張庭珍發言。
朝鮮族服飾文化傳承人崔月玉發言。
貴州苗族刺繡傳承人張庭珍來自貧困山區,為了把刺繡技藝傳承下來,她放棄了很多其他商業機會。她從母親手里繼承了苗族刺繡技藝,但女兒卻不愿繼續傳承,幸運的是兒媳婦傳承了這項技藝。在張庭珍的建議下,地方政府將民族文化引進課堂,并支持她辦廠推廣刺繡文化。朝鮮族服飾文化傳承人崔月玉、鄂倫春族狍皮制作技藝傳承人葛長云、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魚皮服飾傳承人尤文鳳、苗族銀飾制作技藝傳承人吳成、四川省非物質文化羌繡傳承人李興秀、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傳承人朱秀云、古醫指針點穴療法第十九代傳人張雙震等也表示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繼續努力。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錦強、陜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傅功振、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李成飛等均對民間文化傳承人的堅守與創造予以肯定和鼓勵。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比較文學研究室主任葉舒憲教授表示,一百年來,西學東漸,全球一體化進程削弱了我們民族的文化個性,搶救、保護民間文化遺產工作就是保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每一位民間文化技藝傳承人的任務都是非常光榮與艱巨的。公益中國沙龍發起人艾若也呼吁社會各界有識人士積極參與到搶救民間文化遺產這一公益事業中來,讓寶貴和民間文化遺產代代傳承、澤被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