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民間需求推動儒學的復興
2010-01-19

 

陳來:民間需求推動儒學的復興

  2009年注定將成為陳來人生中值得銘記的一年。這一年,他離開了自己度過三十余年歲月的北京大學;這一年,他出任新成立的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一職;這一年,他二十多年來寫下的主要學術作品輯為“陳來學術論著集”, 由在人文學術出版領域享有盛名的三聯(lián)書店推出……這一切,使他成了2009年國內(nèi)學界最受關注的學者之一。

  談到“陳來學術論著集”的出版,陳來說:“大概2005年、2006年的時候,三聯(lián)就提出給我出一套著作集,當時我沒敢接受,畢竟,三聯(lián)只給陳寅恪、錢鐘書這樣的大師級學者出過文集,像我這樣的中年學者出著作集,是否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呢?大約過了兩年,我才答應此事。”

  由論著集的書目,大致可以看出陳來學術上的成就。整套書由12種圖書構(gòu)成:《古代宗教與倫理》等3本是關于先秦思想文化的探討;《朱子哲學研究》等7本是關于宋元明清理學的研究;《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人文主義的世界》等2本關注的則是儒學的現(xiàn)代命運及現(xiàn)實意義。12本書放在一起,貫通了從三代到當代的歷史,幾乎可稱作一部儒家思想的通史。

  對于自己的學術工作,陳來最為滿意的是朱子學、陽明學、船山學的研究。

  朱子學方面,他在博士論文基礎上完成的《朱子哲學研究》被譽為“為中國哲學研究樹立典范”之作,面世后二十多年來,在這個題目上,迄今未有超越之作。他的《朱子書信編年考證》則展現(xiàn)了深厚的考證功力,在國內(nèi)外學界贏得了巨大聲譽。

  陽明學方面,他的《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在哲學史研究、比較哲學研究、文獻史料研究、文化問題研究幾個方面都達到了很高水準,學界認為,此書將國內(nèi)陽明學提高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陳來坦言,在自己諸多著作中,這也是他最喜歡的一本。

  船山學方面,他的《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對以往的王船山研究是一種“顛覆”——他認為,王船山并非所謂“啟蒙思想家”,而是“正統(tǒng)的重建”;王船山不是“反封建”,而仍是在“封建”中試圖恢復正統(tǒng)。“王船山并不是反朱子。我們以前只注意他早期著作,沒有注意他中期的著作,所以錯誤地以為他是反朱子的。特別是在四書的詮釋上,他后期的《四書訓義》并非反對朱熹,而是處處接著朱熹講。”陳來說。

  對于自己研究先秦思想文化的三本書,陳來認為,它們似乎沒有得到歷史學界應有的重視,但他自己還是非常珍視。陳來告訴記者:“《古代宗教與倫理》不同于我的理學研究的進路,它大量運用了宗教學、人類學、原始文化研究、神話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梳理中國早期文化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巫覡文化、祭祀文化和禮樂文化;它們分別對應著原始宗教、自然宗教和倫理宗教三種宗教形態(tài)。由此出發(fā),能夠較好地說明儒家思想的根源。”

  陳來說,以前像章太炎等學者“原儒”,采用的是字源學的方法,認為儒從巫發(fā)展而來。而陳來認為,巫和儒之間有太久的時間間隔,從巫術中產(chǎn)生出相當程度上理性化和“脫魅”了的儒學來,幾乎不可能。“儒家思想是接續(xù)著三代文化的傳統(tǒng)的。因此,離開了三代以來的中國文化發(fā)展,孤立地考察‘儒’字的源流,就難以真正解決儒家思想起源這一思想史的問題。”《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則是第一部春秋時代的思想史。

  在研究先秦思想文化的三本書中,《竹帛〈五行〉與簡帛研究》是首次出版的新著,在書中,陳來亦提出了不少新見。例如,關于思孟學派,他認為思、孟是詮釋與被詮釋的關系。馬王堆帛書《五行》篇有經(jīng)部、說部,經(jīng)部乃子思所作已得到公認,陳來則提出,說部乃孟子所作。《荀子·非十二子》一篇中有一段話寫道:“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tǒng),猶然而材劇志大,聞見雜博,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甚僻違而無類,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案飾其辭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軻和之。”陳來認為,所謂“子思唱之,孟軻和之”,講的就是《五行》篇經(jīng)部、說部的關系。“以前不少人對思孟學派的存在表示懷疑,如果我的說法是正確的,那么,思孟學派的存在就從文獻上得到了證明。”陳來說。

  對于陳來這一代人來說,走上學術之途的道路注定是曲折的。

  1969年,他17歲,差不多是今天人們上大學的年齡,他遇上的時代潮流卻是上山下鄉(xiāng)。那年春天,他離開母校北京三十五中,奔赴烏蘭布和沙漠,加入內(nèi)蒙古生產(chǎn)建設兵團,開始了一段“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生活。好在1973年他有機會被推薦上工農(nóng)兵大學,但讀的是位于長沙的中南礦業(yè)學院地質(zhì)系,既非名校,也不是他心儀的文史專業(yè)。在前往長沙的火車上,他心頭反復回響的曲子卻是《紅樓夢》里的那首《終身誤》:“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不過,命運終究不是全由上天決定,自由意志偶爾還是會有一點施展的空間。對于陳來,最重要的也許是,即使在內(nèi)蒙屯墾戍邊的歲月里,他也讀了一些書,讀馬、恩、列的著作是他最早的哲學訓練,中國書方面則讀了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游國恩《中國文學史》、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唐詩三百首》、三曹、白居易等文史圖書。上大學期間,由于沒有考試和作業(yè)的負擔,開始大量閱讀哲學、社科、文史書籍,《馬恩選集》、《列寧選集》、周一良的《世界通史》、敦尼克的《世界哲學史》等。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讀了希臘哲學史之后,再看馬克思的《數(shù)學手稿》,一下子就明白了。

  “批林批孔”期間,讀北大編的《儒法斗爭史》和楊榮國的《中國古代思想史》,是他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接觸中國思想史。在批孔的時候接觸儒家思想,陳來發(fā)現(xiàn),自己是認同孔子和儒家倫理學說的。

  陳來學術道路上最關鍵的一步應該是1978年考入北大讀中國哲學史專業(yè)的研究生。在北大,他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著名哲學史家張岱年先生。“從研究生的考取、入門的指引,到文章的推薦發(fā)表、畢業(yè)的留校,以及博士論文的指導、論文的出版,張先生無處不給我以幫助,他為把我引入學術道路實在是花了不少心血。”陳來回憶道。

  在陳來看來,張岱年先生在國內(nèi)外學術界的崇高地位與影響,主要來自于他對中國哲學思想資料的全面把握和準確詮釋。“在這個意義上,我可以自豪地說,我是張先生治學方法的正宗傳人。我從張先生學到的治學方法,說來也很明白,這就是張先生經(jīng)常重復的司馬遷的名言:‘好學深思,心知其意。’”陳來說。

  陳來學生道路上另一位重要老師是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馮友蘭先生。他曾經(jīng)有幾年時間做馮先生的學術助手,幫馮先生寫作《中國哲學史新編》,這個過程,當然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在張先生那里,陳來學到的是具體的治學方法;而在馮先生這里,他獲得的是一種道學氣象的浸染。

  1978年之后的學術道路可謂遂順,伴隨著一部部專著、一篇篇論文的產(chǎn)出,陳來的學術地位亦不斷提升。不過,偶爾有幾次,他很不開心。

  1990年,遼寧教育出版社計劃出版“國學叢書”,張岱年先生作主編,陳來寫了一冊《宋明理學》。“國學叢書”出版后,國內(nèi)以“國學”命名的出版物接連出現(xiàn)。1993年,人民日報報道了北大學者從事國學研究的情況。這引起了一些反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人的注意,一家雜志刊登文章,認為“國學”的概念是排斥社會主義文化的可疑觀念。張岱年先生對陳來說:“現(xiàn)在看來有種種誤解,研究國學不是復古,你可以給他們打個電話。”陳來打了電話,但誤解并沒有消除,反而引來了進一步的批判。

  實際上,整個80年代、90年代,國學往往被人們認為是保守的、落后的、阻礙現(xiàn)代化的,不時受到一些打壓。陳來也被目為“文化保守”的代表,甚至,有人罵陳來發(fā)出的是“封建主義的呼聲”。國學的地位真正有所改變其實是近幾年來,這就是當下所謂的“國學熱”。

  “伴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中國文化的復興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個背景下,儒家文化的復興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儒家文化的復興不是少數(shù)幾個人促成的,也不是上面推動的,而是反映了民間的需求。在中國文化的復興中,儒家文化一定會占有一個位置。”陳來說。

  在陳來看來,儒家文化復興也好,儒家哲學復興也好,都不會是一花獨放,一枝獨秀,而將是多元中的一元。“儒學在當代的意義主要在幾個方面:一是社會倫理方面,二是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方面,三是個人精神和心靈的安頓方面。儒學復興不涉及政治制度的重新安排,與社會主義、自由主義都沒有直接的沖突。因此,我對儒學發(fā)展的前景是樂觀的。”陳來說。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gòu)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zhuǎn)載需經(jīng)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wǎng)站文章是由網(wǎng)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quán)負責。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文章請發(fā)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她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yǎng))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nèi)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yè)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wǎng)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quán)所有:公益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