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面子大于真理
來源:環球時報 :2010-02-04 09:19
如果說起中國人的民族性,“愛面子”大概會排在前幾位。而且有一種觀點甚至認為中國人在很多問題上吃虧,就是源于太愛面子了。比如,學校中的學生普遍存在不敢對老師進行質疑的現象,以至于一些本來很容易被糾正的教學錯誤長久存在,一些受到批評的人也會因為“傷了面子”而不顧對方批評是否符合事實心懷怨恨,影響關系。這種“愛面子”可以算是我們的一種民族劣根性。
其實,所謂愛面子,絕不是中國人的專利,很多地方的外國人比中國人更愛面子。比如,在日本,從事貸款的公司發現,最能獲得生意的卻是無人自動借款機--面對一臺機器填表借款,無論怎樣它都不會讓借款人傷面子。又比如你可以經常聽到美國人說“抱歉”,但是,如果他們在工作中犯了錯誤,你卻幾乎不可能聽到他們說一句“我錯了”。
愛面子不是一種世界現象,那為何中國人“愛面子”在世界那樣有名,以至于我們會把它跟民族劣根性聯想起來呢?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筆者在美國一家百年老牌公司總部參加培訓的時候,曾經親眼看到那里的美國管理層人員在課堂上毫無顧忌地討論這樣的題目“杰克提出的6個Sigma計劃為什么是一個混賬計劃”。題目中的“杰克”就是當時該公司的總裁美國著名企業家杰克·韋爾奇,他當時正在積極推進促進公司質量控制的一個項目,叫做“6個Sigma計劃”。這些杰克的屬下對這個話題討論得惹火朝天,而杰克在討論中間還走進來,坐在一張桌子上聽,看那表情大有一種對此習以為常的感覺。
難道杰克不覺得這是傷他的面子嗎?在隨后的企業文化培訓課程中,筆者大膽提出了這個問題,授課講師尼爾遜仔細思考后告訴我,中國人的愛面子,與美國人的愛面子,本質上并無區別。但雙方對待討論問題的態度不同,關鍵的區別在與西方人更為習慣于把一些事情作為“技術層面的問題”進行討論,而東方包括中國沒有這種習慣。所以,比如在公司內部討論“杰克提出的6個Sigma計劃為什么是一個混蛋計劃”這只是一個技術問題,就像計算一座橋需要多粗的鋼筋才能保障安全一樣,和杰克本人的品質并無關系。所以,杰克在那里旁聽一個技術問題,他不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冒犯,別人也不會往這個方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