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詩經》持久之美:華夏文明的文化基因(圖)
2010-03-01

《詩經》持久之美:華夏文明的文化基因(圖)

來源:海南日報   20100301 12:47

 

 

榮獲“世界最美的書”稱號的《詩經》版本。

  《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作為中國文學的主要源頭,受到歷代讀書人的尊崇。222,由中國選送的古籍經典《詩經》在剛剛結束的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評選中一舉奪魁。

 

  這次中國獲獎圖書《詩經》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向熹譯注,劉曉翔設計,因其典雅、質樸而創意獨具,獲得評審專家的青睞。新版《詩經》的獲獎,中和了中西方共同的審美理念,即文字、圖像的淵然和諧,設計的原創性和獨到的想象力,歷史積累體現的文化傳承,其內容和形式高度統一,達到最為完美的有機融匯。

 

  先民的歌唱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中葉約五百余年間的詩歌三百余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詩經》作為早期先民的歌唱,內容極為豐富,涉及神話與先民生命意識之起源,男女情愛,農耕生活,上古歷法,征戰宴飲,特殊自然環境描述,社會情感交流……實為古代文學的最重要的元典之一,包容著古代社會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成果,承載著豐厚的文化傳統。它作為中國文學的主要源頭,受到歷代讀書人的尊崇,兩千多年來,已成為一種文化基因,融入華夏文明的血液。

 

 

  222,由中國選送的古籍經典《詩經》,在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 ”評選中一舉奪魁。此次獲得“世界最美的書”稱號的《詩經》版本將305首詩經古今對照的新版形式,除了原詩以外,加入了經譯、注釋、韻讀等重要內容,用色簡潔,讓古跡披上了現代清爽的閱讀風尚。參加今年“世界最美的書”評選活動的共有32 個國家和地區,參評圖書達634種,總數比去年略有增加。

 

  人性美的天然流露

 

  漢代解釋詩經的論師為大小毛公,他們為詩經所寫的序言,即為毛詩序。其所強調的是文學的政治與倫理價值,而其美刺觀念、比興詩學、風教美育,對于文學審美,具有經典的啟發意義。當然也有人認為它某些論點牽強附會、捕風捉影。梁啟超說:“而詩人謳歌,豈其于美刺仲、段、忽外遂無他情感?鑿空武斷,可笑一至此極!”(《梁啟超國學講錄二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他甚至夸張地說,研讀《詩經》者,應先將《毛序》撕碎后一把火燒掉。

 

  非議者主要針對毛詩序中這樣的言論“關雎,后妃之德也……是以關雎樂得淑女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毛公認為,《關雎》一首是贊美后妃德行的詩。后妃即周文王的后妃。文王的愛人德行高尚,這一首詩贊美她的德行。實際上《關雎》乃是現存最早的愛情詩,它以抒情男主人公直抒懷抱為特色,從而為漢代以后逐漸形成的中國愛情詩的傳統,即通過特定的意象隱示女主人公之情,以水鳥和鳴起興、吟詠男女之間的戀情,即給人一種溫暖和諧,人與自然無限親近的感受。

 

  《詩經》雖說在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之列,但它的文本本身則有大量美妙篇目。“十五國風”中,有關婦女愛情與婚姻的詩篇占大多數,尤對男女青年的愛情表達,極為充分。其方式,則輾轉、復沓、哀婉、明麗,其表現,則執著、熱烈、暢達,這在后來的儒家經典中蹤跡難覓。在先秦時代,還是民族文化的幼年階段,熱烈中充溢樸素的張力和無邊的激情,后世的道學家以為難以啟齒的東西,正是詩集中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對勞動生活贊頌,洋溢著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對生命意識的詠嘆。《詩經》作為我國詩歌的光輝起點,其中謳歌愛情的篇章尤顯朝氣蓬勃的生命力和妙趣天成的藝術性。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雎》),“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采薇》)……人與自然的融怡親和,都是其基本傾向所在,也是后人耳熟能詳,經常引用的篇目,不少篇章甚至被大眾文藝形式所渲染、擴張、滲透,產生了新的含義,譬如瓊瑤電影曾經風靡一時,她的作品就大量化用中國古典詩詞,尤其和《詩經》淵源極深,瓊瑤這個筆名的出處就在詩經中的《木瓜》“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她的小說《在水一方》,就是以《蒹葭》為全篇意境的底蘊。

 

  草木精神的滲透

 

  歷代解釋論說詩經的著作僅明朝以前就有五百多種。比較特殊的有一部近古日本漢學家的《毛詩品物圖考》,編纂這本書的是一個日本人,叫岡元鳳。他薈萃群書,擇善而從,為的是使讀《詩》者有所助益。天下之大、物象之繁,才構成了這個生機勃勃、幽秘萬端的大千世界,就《詩經》一書所列生物擇要而紹,也有近兩百種,就《詩經》各句而引起,集、傳、疏、證、圖,各相補益,也可見出文化的積累。所以,清光緒丙戌年孟冬之月,翰林院編修戴兆春慨然為之序,他說:“溯流窮源,顧名思義,因形象而求意理,因意理而得指歸。”這也就是很了不起的作用了。

 

  《毛詩品物圖考》,這本趣味盎然的小書,分七卷,細述草、木、蟲、魚、鳥、獸之名義,就《詩經》風雅頌、賦比興六義所涉取的鳥獸草木,一動一靜,一枯一榮,細悉纖秾,無所不至。翻開這本書,心眼也隨之激活,山林沛然之生氣,郁乎其間矣!他集釋“投我以木瓜”這一句,引述《爾雅》、《圖經》、《詩集傳》等等,說它是“可食之物,實如小瓜,酢可食。”“其木狀似柰,其花生于春末,而深紅色,其實大者如瓜,小者如拳。”圖案尤為興味紆郁,線條飽滿曲折,似見生物之蓊郁,綠可染手,又仿佛于深山大壑中行走,林木氣息如藥香,空翠潤澤可濕人衣。品物之品,確可品出深郁的味道來,其釋意,或直接,或參照,或互證,或模糊,或簡略,或細密,然就圖文并茂而言,卻又是詩意的,活色生香的。

 

  像“泛彼柏舟”這樣的名句,一些人早在孩提時代就朗朗上口了,可是看了圖考,又不免生發一種盎然的情味,曉得了所謂“柏”,是“木所以宜為舟也”,又曉得它“樹聳直,皮薄,肌膩,三月開細瑣花,結實成球,狀如小鈴,多瓣,九月熟,霜后瓣裂,中有子大如麥,芳香可愛。種類非一,入落惟取葉扁而側生者。扁柏為貴,園林多植之。”此種詮釋,說它有益人心世道,固無不宜;說它詩意盎然,令人生歡喜心,就更恰切了。作者又引述五、六種古籍,詳辯“莎雞振羽”之莎雞這種小昆蟲,把它和斯蠡、蟋蟀、緯車等小蟲區分開來了,這樣一來,泥土和花卉的氣息就濃郁了,草蟲的鳴聲也似乎更豐富多樣了。圖案的作者,均不見注明,想亦是當時的畫師罷,不少圖案似出于一人之手,蓋畫風相近也。“鴛鴦于飛”一圖,看到那種可愛可親的水禽,令人生一種雖孤單卻不冷落的心情。魯迅先生說《花鏡》《山海經》《毛詩品物圖考》都是他少年時“心愛的寶書”,他很愿意看這種石印的圖畫。

 

  喜歡這個書名。喜歡草木禽蟲的情態。喜歡釋意中自甘寂寞的心境。仿佛使人回到了西南部的深山,仿佛走進了動靜交織,萬類生動的大自然深處,在孤燈下,起來一種古舊的心情,思緒流逸了很遠,一時竟回不到現實中來。

 

  持久的美:形式和內容高度統一

 

  最美的書,首先是指裝幀、內頁、版式、封面的整體設計之美,最重要的還是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使兩者達到有機的融匯。

 

  試想,一本平庸的、不入流的書,在技術上也可以做得清麗雅致、甚至富麗堂皇,但終究屬于不倫不類,很難登大雅之堂,《詩經》作為千古絕唱,現在以現代理念包裝出版,使內容形式產生高度統一,可喜可賀,封面為青黑色沉穩大氣,套封高度在書腰三分之二以上,插取得宜,環襯是《秦風·無衣》的詩句,扉頁是先秦墓葬出土的帛畫。正文則采用雙色印刷,清新、簡潔,并采用不同字號對詩的原文、向熹的譯與注加以區分……全書內容設計,審美信息豐富,豐繁而不雜亂,紙張、開本、版式,各類關鍵元素有機協調,既是隨時可以欣賞的經典,又是賞心悅目的現代工藝品,書香墨香,古色古香,統一在現代的裝幀技術中。

 

  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書,系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裝幀藝術家朱贏椿設計的《不裁》,該書采取毛邊理念,需邊裁邊看,讀者須在裁書過程中完成讀書程序,書前環襯配有書簽,可隨手揭下當裁紙刀用,該書還鑲嵌大量藏書票及原生態插圖,使全書文字、裝幀渾然天成為了一體。2006年獲最美稱譽的《曹雪芹風箏藝術》,則以精美的風箏造型與圖譜,表現了曹雪芹風箏藝術的迷人風采。本次獲獎的《詩經》,也遵循低調、不張揚的整體感覺,質樸、典雅,經久耐看,它顯然與市面上流行的花哨圖書拉開距離。錢鐘書先生在《《談藝錄》》序言中說:“中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在德國老城萊比錫舉辦的當今世界圖書裝幀設計界最高水平的圖書博覽會,新版《詩經》的獲獎,顯然中和了中西方共同的審美理念,即文字、圖像的淵然和諧,設計的原創性和獨到的想象力,歷史積累體現的文化傳承,而這些同樣建立在對質感與印制高水準要求的裝幀藝術上,在根本上,它和《詩經》對大自然親切的認同是一致的。

 

  記者 伍立楊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