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會下和同行們聊天,大家說現在世風日下,倫理的死穴如何如何。我笑了笑,說:“依我看,倫理的死穴是什么?是婆媳以母女相稱,翁婿以父子相稱。”按我們家鄉話,就叫“假牙”。
――題記
一, 母愛是最無私的
案例一:一位母親,因車禍撞成重傷,在醫院接受治療,醒轉過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三個月大的寶寶的喂奶。這就叫母愛。
案例二:一位獵人捉到一只小猴,正欲綁在樹上殺死,母猴追過來了,口中咿咿啊啊,分明是求獵人放了它的孩子。獵人不理,殺死小猴。母猴啊的一聲慘叫,倒地氣絕。獵人大喜,剖開母猴肚子一看,肝腸都已碎裂。這就是成語“肝腸寸斷”的來歷。
不需要再舉別的案例了,母愛,就是最無私的,天下最深沉的,最偉大的愛。母親愛孩子,可以愛到獻出自己的生命,來保證自己的孩子活著。
二, 母愛同時是最自私的
母親最怕什么?
最怕孩子不幸福。為了孩子,注意,自己的孩子的幸福,做母親的什么都愿意去做。包括盡量損害別人來滿足自己的孩子。她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犧牲,那就沒有任何道理不愿意犧牲別人。
母親最恨什么?
恨別人奪走了自己的孩子。母親的心理底線是孩子的愛,所以母親希望孩子有了配偶之后,她是多了一個孩子,一個最低限度保證她親生孩子幸福的孩子。所以,母親最恨那些奪走她孩子的人。
三, 最親是血親
我們現在來設想一下:一個人,失去了父母,那就意味著,他或她永遠不能再有父母,這是因為血親是唯一的,沒法代替的。再設想一下,一個人失去了配偶。首先,這種失去有兩種解釋:一,解除了婚姻關系,但對方的生命仍然延續;二,對方死亡。無論是兩者里面的哪一種,我們會發現,失去的是具體的叫做張三李四的配偶,而當這個人再婚,他又擁有了配偶。這個配偶,在法律上,倫理上,和前面的別無二致。
也就是說,婚姻關系是由法律、倫理、道德等維系的,是可變的;而血親關系,是生物的、自然的,不能改變的。孰親孰遠,相信大家一目了然。
四, 人性本自私
我們活著的目的,都是使盡各種方法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是我們快樂的根源。對于那些無私的人來說,恰恰是無私,使得他們快樂。
母親最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孩子快樂,她才快樂;
孩子最希望找一個和自己相愛,又對自己親人如親人的配偶,這樣他或她,作為配偶和孩子,才快樂;
同樣是孩子的配偶,也是這么想的。
不幸的是,這三種快樂,會起沖突,而任何一方的妥協,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痛苦的。所以,妥協是斗爭后的結果。而這三種人,落實到我們具體生活中的最常見表現形式,就是:婆媳關系。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恐怕在家庭沒有滅亡之前,這種關系和其是是非非都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