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 2010-03-26 ■ 本報記者 諶怡秋
3月6日,周末。清晨6時,大多數人還在熟睡中,網友飛顛和薔薇卻早早駕車離開南寧,途中接上網友青松和潮落,匆忙奔赴龍州縣民族中學。 9時,到達龍州縣上金鄉聯甲村隴那屯。讀初二的學生謝華因家貧和患病輟學,經他們一番勸說,謝華高興地同意返校。留下了資助費和醫療費,他們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一百多公里外的天等縣。山路難行,為了節省時間,他們每人一個面包一瓶水解決了午餐。下午3時,他們到達天等縣進結鎮品力村龍茶屯,找到已遞交休學申請準備外出打工的高一學生李春明,又是一番成功勸告。一天的舟車勞頓,晚上12時回到南寧的家,飛顛覺得渾身都散了架。 飛顛是心愿Q群的群主,2006年7月創群后,一直和群里的網友在身體力行地為貧病人募捐、送溫暖,資助貧困學生。前幾天,他和群友剛給資助的69個學生轉匯了35800元資助款。至今,心愿Q群150多名群友已連續資助了五期共93名貧困學生,總資助款超5萬元。 在南寧市,這樣的公益Q群很多,像陽光助學、八桂義工、愛心Q群、一路有你、中華義工聯廣西分會、愛心大聯盟、隨緣放生群、反扒聯盟、各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愛心網友來自全國各地,從事不同的職業,但都在默默地付出自己的愛心,為社會公益事業出力。 資深網友嘉嘉經常參加獻愛心活動,他認為,很多人不是沒有愛心,不愿意幫助別人,而是因為受時間限制、地域的隔離或者工作的不便,無法參加政府、團委、正規社會團體主導的各種愛心活動。公益Q群的成立讓眾多網友更方便、更自由地投入到愛心活動中。 愛心的付出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了核實實際情況,很多個周末,甚至出差間隙,一心都擠出時間進村屯了解情況,還經常督促網友與孩子們通信,組織互動活動。 “很多網友都是低調的人,愿意真心付出,自覺地參與。我希望更多的人參與活動,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資助人除了捐錢,更需要付出真心去幫助別人。這樣,那些得到幫助的家境困難的孩子,能得到從家里得不到的精神寄托,讓他們找到歸屬感、認同感,可以在學校里認真讀書,快樂成長。”阿甘認真地說。 如今,不少公益Q群和政府聯系緊密,有的掛靠在各級團委、各類志愿者協會里。“在社會轉型期,公益Q群凝聚社會愛心,義務參加各類公益活動,對發揮公眾良知、弘揚助人為樂精神、構建社會和諧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公益Q群的活動具有隨意性,有的活動作用不大甚至起負面作用。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公益Q群需要逐步加強自我管理,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規范開展各種活動。”共青團廣西區委的一名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