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新航站樓:無人駕駛火車連接登機樓
昨天下午1時40分,當采訪大巴駛入3號航站樓建筑工地時,記者發現這里的綠化已經基本完成,不遠處的三號航站樓的屋頂與幕墻已經封頂和封圍,連通向航站樓的幾條高架橋都已架設起來。
新航站樓分為A、B兩座,如同兩個上部對接的“人”字。首都機場擴建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丁建綱告訴記者,兩個“人”字分別是T3A主樓(國內)和T3B指廊(國際),兩部分之間相距2.5公里,國際旅客要從T3A到達T3B需要乘坐一列無人駕駛的火車,每次運行4分鐘,每2分鐘一列火車。這列火車將在一個深槽中運行,相當于頂部被打開的地下鐵。目前初步決定采用加拿大一家公司的技術,火車不長,約4節車廂。
據介紹,3號航站樓建成后,首都機場將新增建筑面積90.2萬平方米,新增近機位73個,滿足樞紐功能要求。在東面新建的首都機場第3條跑道,距現有東跑道1525米,長3800米,寬60米,可起降空客A380,即F類飛機。
新航站樓前為橢圓形停車樓及交通中心,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東直門軌道交通的終點站就設在這里。兩層的地下停車樓則可以停放8000輛汽車。
2008年5月試運行
據介紹,截止到目前,30萬平方米的屋面板安裝基本完成,僅剩外挑檐裝飾板;主樓幕墻玻璃安裝完成,玻璃總量達到14萬平方米;T3外圍結構工程完成收尾,樓前9座鋼連橋全部安裝完成,59座登機橋固定端鋼結構全部完成。如此大規模的機場建設,按國際慣例,工期約為5年,而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卻只有3年零9個月的時間。
丁建綱說,雖然晝夜趕工,并且有很多“世界首創”的建筑技術,但工程質量100%合格,沒有發生一起重大安全質量事故。沒有發生停工待料,停工待圖。已完工程全部控制在概算投資之內。各項工作正按領導小組既定的目標推進。
經國家批準,首都機場本期擴建規模以2015年為目標年,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年貨運吞吐量180萬噸,年飛機起降50萬架次。并于2007年底前完成建設,2008年5月投入試運行
首都機場將開通無人駕駛“小火車”
每隔幾分鐘左右就有一架飛機掠過工人頭頂
“3號機場航站樓的辦票大廳和國際出發樓之間的距離達2.5公里,我們將在兩個樓之間建造一條鐵道,讓國際旅客可以免費乘坐一列無人駕駛的小火車。”昨天,正在修建當中的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工程在其玻璃外墻全部安裝完畢后第一次揭開“面紗”。
由于此次新建的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分為T3A主樓和T3B走廊兩部分,分別執行國內起飛和國際起飛任務。為了連接這兩個航站樓,工程建設方決定在兩個樓中間挖槽修建“露天”地下鐵軌,由一列無人駕駛、電腦操控的“小火車”執行旅客的運送任務。這列“小火車”可掛4至6節車廂,列車單程行駛時間為4分鐘,每隔2分鐘發車一次。
走進首都機場改擴建工程工地,好像有一種逛公園的感覺。雖然遠處的3號航站樓還在建設當中,但道路兩旁的大塊草坪和彩色地磚,已經足夠吸引眼球。離3號航站樓工地更近一點的一片草坪之間還出現了一個水質清澈的巨大人工湖。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