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長城沿線尋訪優秀特困生
2006-07-10
     昨日,2006新長城優秀特困高考生尋訪行動啟動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此次尋訪行動由本報、中國扶貧基金會和搜狐網共同主辦,即日起接受志愿者報名,并同時接受社會捐贈。

  四年資助兩萬余人次

  昨日上午,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宣布,2006新長城優秀特困高考生尋訪行動正式啟動,這標志著今年此項全國性特困高考生救助公益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副會長何道峰說,新長城項目至今已經有四年,四年當中項目不斷壯大,共募集協議資金一億多元,實際到賬是4189萬,資助貧困大學生22004人次,覆蓋項目高校537所。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劉文奎說,新長城項目對貧困生提供的是生活費用,每名貧困生每年可獲資助2000元。今年募集的資金目標是,資助超過1萬名貧困生,以實現4年前早已提出的口號———“為了一萬零一名特困大學生的命運。”

  劉文奎介紹,2006新長城優秀特困高考生尋訪行動即日起開始報名,將征集36名愛心志愿者。志愿者到長城沿線的相應貧困縣,尋訪300余名已被大學錄取的2006優秀特困高考生,調查特困高考生的家庭貧困情況和了解學生個人求學經歷,同時宣傳國家政策和新長城項目。

  貧困生經歷感動聽眾

  中國農業大學的大一學生杜建梅,作為去年受資助的貧困生代表發言。她說,她父母靠著幾畝薄田供養著她、哥哥和妹妹三人上學。高三那年,奶奶臥病在床,父親說砸鍋賣鐵也要讓他們上學,可是父親不小心從房上摔下來頸部受傷,手臂骨粉碎。

  論壇即將結束時,最后發言的一位去年參與尋訪的年輕志愿者,則是一直哽咽著把話說完,尋訪中他接觸到的貧困生在放假期間靠打工湊學費,甚至在地下煤窯廠干活。臺下許多聽眾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本報獲得愛心媒體稱號

  啟動儀式上,本報被授予愛心媒體榮譽稱號。

  去年夏天,本報參與主辦了新長城優秀特困高考生尋訪行動,并派出4路記者,跟隨4路志愿者奔赴4個貧困縣進行尋訪。當年社會捐助資金1952萬,資助貧困生9175人。

  啟動儀式上,社會各界向新長城項目捐款,響應尋訪活動的開展,募捐金額累積超過1100萬元。

  ■志愿者招募

  志愿者尋訪24日啟程

  志愿者今起可報名,需個人承擔尋訪差旅費用

  本報訊 今起,新長城計劃開始招募愛心志愿者,有意愿參與尋訪貧困生的人士,可到海淀區雙榆樹西里中國扶貧基金會報名。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劉文奎說,36名志愿者將組成12支小分隊,奔赴長城沿線進行尋訪,尋訪線路將覆蓋9個省12個縣。因為尋訪的地方都是貧困地區,生活簡單而且交通大多不便,愛心志愿者必須不怕吃苦,體力還必須充沛,能夠承擔連續多天的尋訪工作。此外,志愿者需要個人承擔尋訪貧困學生的差旅費用,預計在1000元至2000元之間。為了搜集和記錄更多的貧困學生的故事和素材,志愿者需攜帶數碼相機、DV攝像機或具無線上網功能的筆記本電腦。7月17日,中國扶貧基金會將對報名者進行綜合比較,確定36名志愿者。入選的志愿者7月22日起開始培訓,7月24日至8月1日進行尋訪。

  ■報名提醒

  報名時間:7月10日至7月16日中午12時

  報名方式:持身份證、2張1寸照片及個人自薦材料到中國扶貧基金會報名,京外人士可以填寫報名表后傳真至新長城辦公室。

  咨詢電話:010-62528395或者62611023,傳真電話:010-82628042.

  捐贈小貼士

  捐贈熱線:010-6263977562639776

  傳真:010-82628042

  捐贈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榆樹西里36號南樓4層

  郵編:100086

  捐贈賬號:0380410810002

  開戶名:中國扶貧基金會

  開戶行:招商銀行北京分行中關村支行

  新長城項目網址:www.cfpa.org.cn:8000/web

  更多詳情請登錄本次活動官方網站搜狐網

  大學生回農村應予更多支持

  成思危表示,政府應采取稅收抵扣、減免等措施鼓勵公益事業發展

  我國慈善事業潛力巨大,政府應該采取稅收抵扣、減免等措施給予鼓勵。昨日,中國扶貧基金會名譽會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做出上述表示。他同時指出,應該鼓勵受社會資助的貧困大學生回農村,建設農村。

  公平更重要的是機會公平

  成思危說,新長城提供了一個公平的機會給優秀特困高考生。優秀的貧困大學生通過個人的努力,取得了進大學的資格,但是由于家庭困難不能夠進入大學,“這是非常令人感到遺憾的事情。”

  他說,根據最近網上對98家高校的調查,念完四年大學最低花費是三萬,最高是14萬。

  對于一個家庭人均年收入三千元,或收入更低的貧困家庭,要支持一個學生上完大學基本是不可能的。現在講公平,公平不是收入的公平、健康的公平或是其他的公平,更重要的是機會的公平。“希望新長城活動能使更多優秀特困生有一個公平的機會進入大學。”

  我國公益事業比較薄弱

  成思危說,新長城活動從一個側面促進我們國家三次分配或者說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分配體系。現在社會上一次分配要靠市場的力量,要講效率,真正貫徹按勞分配為主,各種要素參與分配的原則。但二次分配要靠政府,要講公平,通過各種手段包括轉移支付、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來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利益,這是政府的責任。

  他說,在這個基礎上還有一個三次分配,就是先富起來的人在自愿的原則下來支持那些弱勢群體。

  他說,我們國家現在三次分配確實比較薄弱。發達國家公益事業比重大概要占相當于GDP的3%左右,現在我國GDP有18萬億,一年在慈善事業方面投入還不到180億,不到千分之一,潛力很大。應該提倡企業和先富起來的人的社會責任,政府應該采取各種政策給予鼓勵。比如說稅收的抵扣、減免等等。

  畢業生回農村應更多鼓勵

  成思危最后說,尋訪活動是一個創新,因為靠下面推薦往往容易產生一些不公平現象。另外兩個問題也值得關注,可以進一步研究。現在特困大學生有兩種情況,一種確實不愿意接受,認為是一種施舍,心理上造成壓力。還有一種認為是理所當然接受也無所謂,這兩種都需要注意。他提倡接受援助,接受支持,另外一方面他也贊成貧困生將來有能力應該反饋社會。

  “就業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成思危說,大學生就業相當困難,應該鼓勵受資助的大學生,因為從農村來的,應該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更多的貢獻。現在就業難,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到農村去,實際上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有很大發揮能力的余地。“將來我們應該對畢業以后回到農村的大學生給予更多的鼓勵,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消除城鄉二元結構。”

  ■對話志愿者

  貧困生不敢考大學

  去年志愿者魯建東稱,給考生信心是尋訪意義之一

  新京報:你有自己的工作,尋訪貧困學生的時間從哪里來?

  魯建東:我是請的年假,我認為這是過年假最好的方式,家里人也很支持,今年去尋訪也將利用年假的時間。尋訪花的錢并不多,我們組3個人,一共花了1500多元錢。

  新京報:請介紹一下去年尋訪的情況。

  魯建東:去年總共尋訪了27名貧困學生,最后全部得到新長城計劃的資助,我感覺特別有成就感。吃住條件差不是問題,主要問題是當地的貧困學生太多了,我們想幫助卻無能為力。

  新京報:你們去尋訪,當地的貧困學生有什么感受?

  魯建東:我們曾經召開過貧困學生的座談會,許多家長還不知道國家有扶貧政策,知道后當時就激動得哭了,連說孩子有希望了。一些成績不錯的學生說他們不敢參加高考,原因就是考上后家里無法提供學費。這種擔心很普遍,能夠把扶貧政策帶到貧困地區,給貧困學生高考的信心,也是尋訪活動的意義之一。

  ■活動回顧

  ●2005年1月,本報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推出“助貧寒學生回家過年”活動,社會反響強烈。1月底,教育部緊急通知,要求各高校組織留校學生吃年飯,并發放生活費。共青團中央統籌3000萬資金用于資助不回家過年貧困學生的生活費。各教育廳紛紛撥出專項資金幫助不回家學生。

  ●2005年7月,本報與中國扶貧基金會、搜狐網合作推出2005新長城優秀高考特困生尋訪活動,招募36名志愿者,完成對241名高考特困生尋訪,募集資金1952萬,資助學生9175人。

  ■寄語

  我對新長城計劃很滿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活動,不但要堅持下去,還要擴大影響面,不斷改進方式和方法,使愛心真正能夠幫助人才的培養,有利于整個國家的發展。

  ———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

  幫助特困大學生順利入學作為社會的工作,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媒體的宣傳,也需要各種企業的參與。企業賺了錢怎么回報社會,怎么負起社會責任,中國在這方面宣傳得不夠。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陳開枝

來源: 新京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